张秀花懂了,也就是说这是一锤子买卖。
她岔开话题,“啤酒马上就生产了,你是不是成立销售部门,让人往外销啊?”
李建国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国有啤酒厂价格贵,肯定卖不过我们。我担心的是送货问题。”
厂里要负责送货,但他买不起货车或是面包车。
张秀花经他一提醒,也反应过来,“用手扶拖拉机送货太慢了,对吧?”
“是啊!”李建国原本考虑过电动三轮车,但是三轮车的车轮太薄了,他们这边和道路是厚厚的积雪,三轮车的轮胎很容易打滑。
“那就拖拉机吧。速度慢不要紧。可以从村里找人帮忙送货。咱们聘请他们当临时员工,给结算工资。”张秀花觉得速度慢不要紧,只要数量多,照样能将货安全送到。
李建国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
好在临近年关,各家都在屋里猫冬,得知他们啤酒厂聘请临时员工,纷纷过来报名。
接下来的几天,啤酒厂三班倒,李建国又从自家账户中掏了一笔钱作为粮款,生产出来啤酒,他拿着啤酒挨个找小卖部推销。
麦浪啤酒价格比国有啤酒便宜。而且数量也足,不像其他啤酒限量,还得要票。它这边不限量。
张秀花在屋里打扫卫生,李建国就从外面急吼吼回来,进院就开始喊她的名字,“秀花?”
张秀花答应一声,李建国三两步就从外面冲进来,大手一挥,“秀花,你猜我今天又卖出多少瓶啤酒?”
张秀花还真不知道,“多少?”
“两千箱。”李建国一屁股坐在炕上,“咱们的啤酒还没打广告呢,居然能卖得这么好。”
张秀花算了一笔账,两千箱,一箱12瓶,那就是两万四千瓶。她疑惑,“你之前不是说已经卖出五万多箱了吗?生产线够吗?”
“咱们厂是三班倒,每天差不多可以生产一万七千瓶。一个月差不多是五十万瓶。五万箱再加上两千箱是六十二万四千箱。”李建国倒吸一口凉气,居然不够。
“别再往外推销了。免得你忙不过来。”张秀花还提醒他,“也别贸然答应他们加货。咱们没这么多库存。”
李建国叹气,“我还没把咱们县的小卖部跑完呢。还有三分之一没跑。这就够了?”
这么赚钱的生意居然不得不停,太可惜。
“临近年关,啤酒卖得好。年后估计销量就不行了。”张秀花让他到时再去推销。
李建国想想也对,一下子拿太多订单,回头生产不出来,肯定会有麻烦,他颔首,“行!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