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石榴花水给林春生洗了脸,意喻改头换面。
再拜神,这里拜的是公婆母。公婆母俗称床神,也有的称床婆子,一般安置在床顶。是潮州母亲心目中每个儿女的守护神。
该仪式主要是感恩公婆母对自己儿女的守护,并告知儿女已经长大成人。
夏儿记得接着是出花园的主角要先吃一桌菜,俗称12碗头。由十二道带谐音和吉祥寓意的菜组成,但夏儿看了一眼目前的桌子上,好像是没有十二道。她倒忘记上一次舅舅是几道菜了,一时有点懊恼。
一份炒猪肝,一份甜豆干,一条乌鱼,一只鸡,一只鸭,一份豆粉煮白煮蛋汤,还有几盘夏儿没来得及看到是什么菜,就被雅雯婶婶往后拉了。她虽说是主人,但前面一堆老辈站着围着,她也不好意思往前挤了。
拜完公婆母,由杨梅端起那只鸡给林春生吃,春生象征性地咬鸡头,这寓意“独占鳌头,出人头地”。并且要吃“鸡舌”,寓意成人后口齿伶俐。
吃完了,其他的菜只需要每道菜浅尝一下就完成了,并不需要把所有的菜吃完。
这里还有个讲究,甜豆干要放在最后吃,因为潮州人还讲究,好头不如好尾,要甜到最后,所以一般筵席最后一道菜都是甜食。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求开头第一道也是甜汤,最后一道也是甜,讲究个从头甜到尾。
而那乌鱼学名鲻鱼,“鲻”源于“缁”,意思是黑色,据《本草纲目》载:“鲻,色缁黑,故名。”乌鱼体形浑圆,从头至尾整个背部呈黑色,所以潮州地区称委“乌鱼”。
乌鱼一直是潮州人拜神供品的鱼类首选。
它身上有一个特殊的器官“肫”,其实就是鱼的胃。潮州话叫“术”。
乌鱼术如拇指大小,形似陀螺,口感香脆。一条乌鱼只有一颗术。
“术”在潮州话里有“本领”的意思,评价一个人“有术”就是有本领、有智慧。由此,潮州人把乌鱼的“术”视为智慧的启明星,成为成年仪式“出花园”的指定食物。
鱼肉吃不吃无所谓,这个”术”是一定要吃的,寄意孩子吃了会更聪明、有能耐,能掌握一门自己的本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那盘不起眼的,用葱炒的猪肝,寓意是聪明心思“通”和“会做官”,(“肝”在潮州话里发音同官)——潮州人总会在菜里面,找到许许多多很美好的寓意。
生活需要仪式感,潮州人的仪式感,无疑是包含对孩子的许多祝福和对未来寄托了无限希望的。
出花园仪式结束后,才是正式的筵席开始。
今日的筵席还是依旧在练武场。国公府的练武场,一大片的空地。每一次的宴请都在此处进行。
下人们也早在前两日就完成了装点了。反正也快过年了,光秃秃的树上挂上红绸红灯笼,夏儿还让方丽丽缝制了几串大红的鞭炮。明年是虎年,各种虎头虎脑的挂饰一下子吸引住了不少人的眼光。
虽是室外,但四周都围起来了,密不透风的,人又多,虽男女用帘子隔开了,但透过帘子还是可以依稀看到另外一边的人影涌动。
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各式各样的小点,琳琅满目的各式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林荣简单了讲了几句,“欢迎各位尊贵的客人前来,见证我儿林春生的成人礼,前言万语,都在茶里,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春生在将来的日子里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起披伏的好在各桌响起。
随着一道道热菜也被端上桌,今日的筵席也正式开始了。
公主府和国公府的丫头们身着简单舒适的服饰,面带微笑,恭敬地为来宾们倒茶倒水,国公府的筵席,没有备酒。
太子都在主桌乖乖地喝茶,谁又有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