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明幼儿班及小学生活

1950年下半年五明父亲便来到五明出生的学校——泸县德龙铺小学。

1950年下半年, 五明母亲唐忠明也在泸县德龙铺小学教书,五明母亲唐忠明同样是毕业于川南师范学堂,毕业后她就来到德龙铺小学教书,五明母亲唐忠明贤慧、漂亮,170公分的身高,年轻的时候头发剪成齐肩的短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很好看,五明母亲唐忠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五明母亲唐忠明也是一位慈善而又要求严格的人,她的学生非常喜欢她,也非常尊敬她,五明母亲唐忠明出生在泸县兆雅的一个大家庭,排行老四,五明外祖父唐九成、外祖母芝文华一共育有两男六女,六舅唐济民、中专学校读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工厂上班,后来成为四川小有名气的画家。五明六舅妈郭大玉在农村务农,育有一儿一女。幺舅唐开府一直和五明外祖父唐九成、外祖母芝文华生活在一起、40多岁才结婚,大姨妈唐家英嫁到长江对岸一户王姓人家、他们一家生活在长江边,主要是务农,王姨爹年轻时也在长江上拉船,也帮人淘金,五明两个表哥和一个表姐也是务农。大姨妈唐家英能说会道,精明能干,有五明外婆芝文华的影子,九姨妈唐忠琴嫁到泸县云锦一户彭姓人家、也是务农,有几个孩子,五明去过九姨妈家几次,她家离泸县云锦街上有两里多路。十姨妈唐家祥,解放后,从泸州师范学校毕业,在泸县嘉明小学教书,嫁给和她一个学校的姓梁的老师、育有一儿梁田一女梁红。另外还有五明二姨妈和三姨妈,她们去世得早,五明没有见过她们。五明六舅唐济民和十姨妈唐家祥读书的时候,五明母亲唐忠明也给他们不少的资助,五明小的时候,经常跟随母亲唐忠明到外婆芝文华家去玩,五明外婆的家,离德龙铺学校有十多里地,就在新溪子方向,离新溪子有三、四里地,没有通公路,要靠走路去,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一段公路到杨四店,再从杨四店分路,走杨四店到新溪子的一条石板路,中途分路再走一段小路,要上一个坡,就到五明外婆家了,还有一条路,就是走公路到走马岭,分路走一段小路,要爬一个坡,这条路没有石板铺路,下雨的时候,不好走,路很滑,这条小路要经过很多户农户家门口,有几户农户家里喂了狗,经过的时候,狗要咬人,所以,每次走这段路,都要十分注意,有时候手里要拿一根棍子,以防狗跳出来咬人。

第二节 德龙铺名字的由来

泸县德龙铺得名于修建在龙溪河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始建于宋代治平年间名叫“德龙桥”,又叫“特凌桥”,离德龙铺两、三里路,这是一座五眼石拱龙桥,现在桥孔的石拱圈上还有两条尚未完全破坏的龙雕石刻,桥头尚存两头石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龙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乾隆年间新建大石桥时,面向州内州外招聘主持工程修建的掌墨师(相当于修房造屋时全程主持建设的总工程师)。一位穿着破旧的老石匠前来应聘但落选,饿倒在桥头一民房檐坎上。房主是个善良的老太太,煮一大碗面,又用猪油炒了5个香喷喷的荷包蛋给老石匠吃。石匠万分感激,给老太太打了个石猪槽,拜别而去。一年后,德龙桥砌到最后一个石拱,石桥上的刹尖石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不是大了,便是小了。修桥人员忙了几天,始终无法解决。这时,那老太太便说:大桥开工前,有一位你们淘汰的掌墨师给我打了个猪槽,你们抬去试试吧。主事官员立即招呼石工将猪槽抬到工地,把猪槽刚放进桥拱缺,一下子就合适了,全场欢呼雷动。州牧叫买火炮爆庆祝大桥“合龙”,另外给老太太打了个猪槽送还,外加10两白银以资奖励。这个故事,当代村民依旧口口相传。

虽然现在德龙桥已饱经沧桑,但在过去,这座桥可是泸州通往重庆、永川东大路上的交通咽喉,桥两旁客栈较多,十分繁华。几百年间,它曾四次改建、三次更名,由宋朝的简单粗糙的横凌渡小桥,到清代平整光滑的永济坊石板桥,再演变成宽阔平整的德龙桥公路桥,这其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这座静静地躺卧在龙溪河上的德龙桥,饱含了岁月的风霜,依旧屹立不倒。如今虽暂停使用,但这几百年来其所发挥的诸多作用仍让人难以忘怀,其所承载的诸多故事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德龙铺乡只有一条街,大概有1000多米长,街道最初是用石板铺成的,街道两边有商铺,餐馆,理发店还有一些住户,也有诊所,邮政所,乡公所等等,街上每逢农历三、六、九要赶集。乡公所位于街道的中部,里面有一个戏台,是放电影和唱川戏、表演节目的地方。泸州到永川的公路从德龙铺山下经过,在德龙铺场口上和街道相接。

第三节 五明的出生

五明的出生地是泸县德龙铺小学。

五明出生在1958年农历10月间,星期一,出生的地方就在德龙铺小学天井西侧那间小屋里,五明父亲程元吉说,五明出生时他在场,还有街上的青大娘和荣华医生参加的接生,五明父母的同事国英、树芳、秀宜还有她的两个孩子月月和芹芹也在场,当时在德龙铺小学工作的有在全、光辉等。据五明父亲讲,那个时候,德龙铺小学的老师晚上都要到教师办公室去集中办公,备课和批改作业,晚上下了班后,五明母亲就感觉要生了,才赶忙通知国荣华医生和青大娘来接生,学校国英老师等也来帮忙。五明出生的时间具体不知道。出生时,体重5斤多重,当时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当时五明父亲程元吉、母亲唐忠明都忙得很,五明父亲程元吉还是德龙铺小学的校长,母亲唐忠明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要当班主任,他们俩都要带头到农村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五明的出生使他们忙中更忙,五明出生时身体非常好。

五明名字的由来,是和当时提倡的“五爱”而来的,“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因为五明二哥叫三明,所以正好和当时社会上提倡的“三好、五爱”相对应。

第四节 五明的幼儿班和小学生活

五明满四岁后,五明母亲唐忠明就送他上德龙铺小学办的幼儿班,这应该是五明接受启蒙教育的开始吧,也是五明学生生活的开始,幼儿班就在学校四合院的左侧,是一排单独的干打垒平房,这一排平房有学校饭堂,还有炊事员的寝室,有一间小学生教室,幼儿班两间屋是靠着学校黄葛树这边的,外面的一间屋子用来放书桌,板凳等杂物,里面一间才是孩子们上课和玩耍的地方,小板凳靠在四周墙壁,并排放着,孩子们上课时就坐在小板凳上,小板凳是一张有靠背的凳子,屋子中间有个脚踏的风琴,是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用的。教幼儿班的是国英老师,当时学校幼儿班只有一个班,大概有四、五十个孩子,所以就没有大班、小班之分,当时德龙铺幼儿班中午也没有供应午饭,上午11点过就放学,放学时,老师把幼儿送到德龙铺街上,让家长接回家。下午4点过就放学了。下午有时候要给每个幼儿发块糖或是一个什么水果。五明在德龙铺幼儿班上了两年多,学校老师的孩子有几个和五明是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