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闻言就要起身奏对,但看到朱由检对自己用手势让自己坐下,于是便在座位上开口道:“
回陛下,臣曾任蓟辽督师,对辽东诸事颇有了解,便以此为言。
今辽东之局,当以防守为主,徐徐图之。
建奴女真者,皆凶徒,纵马疾驰,劫掠如火,而大明骑兵不如,顾不可正面为敌。坚城利炮可固守关宁一代,先据右屯,筑大凌河,步步为营。
此时建奴气焰正盛,大明当练新军,休养生息,囤积粮草,伺机而动。”
孙承宗的建议还是要修筑城池,循序渐进,以防守为主,但也不是放弃进攻,只是要避其锋芒,寻找机会再动手。
朱由检没有做评价,只是点点头,看向袁崇焕,问道:“元素先生,你来讲一讲。“
袁崇焕闻言傲然回道:“陛下,草民也曾于辽东就事,但与稚绳先生所想不同。草民认为,若陛下假以便宜,事事如意,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矣!”
“五年平辽”并非不可实现,但是袁崇焕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从记载之中他的种种做法来看,五年时间根本不可能达成。
如果能够做到完全地对建奴的物资封锁,五年时间绝对可以让建奴冻死饿死在关外。
可是有着一些卖国贼存在,导致这个计划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平心而论,袁崇焕有错,擅杀大将毛文龙,后纵敌入关劫掠百姓,确实该杀。
但他还是有些能力的,至少对辽东兵事颇为熟悉,作为孙承宗的副手,守住宁锦不失,该是没有问题的。
“嗯,好。伯雅先生,你有什么想法?”朱由检对袁崇焕点头,也没有给出评价,看向了孙传庭。
孙传庭闻言说道:“陛下,我不曾参与辽东诸事,也没有领兵作战经验,但,我观陕西,山西境内灾害不断,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若是不加以管理,恐怕会有民变发生,此是内忧也。
欲除外患,必先安内,草民认为应当积极赈灾,轻薄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以安民心!”
“三位说的都有道理,朕为大明有诸位而高兴。今日三位回去后整理一下今日所言,写成奏疏,明日早朝,呈于殿前。”朱由检依旧没有对三人的言论做具体评价,而是让三人在明日早朝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