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失败并不是一蹴而就,他们的败势早在1月就有显露。
那时近东战场还不明确,一些影响战局的情况还没发生,比如希之翼超级武器的出现。
西陆的战斗也就显得毫无进展,哥伦比亚牢牢维持着方向,不断进攻谢拉格和卡西米尔,同时从本土对南陆执行战略轰炸。
这让萨克多斯与阿卡胡拉工业区损失惨重,那是大先知时期的主要工业场地。
在被哥伦比亚空军几次袭击后,阿卡胡拉损失惨重,艾伯图愤怒的下令反击,天蝎空军出于报复也对加拉州进行了轰炸。
同时,萨尔贡军队试图登陆北斯特兰,但由于海军未能取得优势,忌惮于西陆竞技城级航母带来的威胁,相关战斗始终是小打小闹,这给了哥伦比亚海军行动的机会。
斯特兰海峡是一处链接了两片大洋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北斯特兰和南斯特兰(新萨尔贡)大陆中间,长141千米,宽85千米。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商道和战略要地。其地位几乎相当于地球的巴拿马运河,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控制了两洋之间的通道!
在开战之初,萨尔贡舰队就封锁了海峡,但哥伦比亚海军的行动最具威胁,他们在1095年10月一度打开了斯特兰海峡的封锁,成功占据了东西要道,链接了北霞洋与东和洋。
于是在欧布莱特·梅考的带领下,哥伦比亚第二舰队得以参与安平洋作战并支援近东。
事实证明,这支舰队最后对李澄消灭特雷西斯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将雷姆必拓集团军转移到东萨卡兹,以及对拜厄的大规模登陆,没有第二舰队的支持是远远做不到的。
萨尔贡也选择优先支援近东战斗,供应特雷西斯的海上补给。但他们没能夺回斯特兰海峡,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哥伦比亚通过斯特兰海峡不断向希之翼输送物资,加速了萨卡兹世界的统一。
在安平洋的战斗受挫迫使萨尔贡最高统帅部改变方法,他们认为继续在近东战斗想要取胜已经不切实际。
拉特兰被萨尔贡飞速解决后,南陆局势一片大好,艾伯图深思熟虑,认为比起安平洋战场,哥伦比亚本土是更好的目标,因此下达了西陆是第一目标的作战指令。
大议会研究后认为,只要迅速击败哥伦比亚,那么征服协约国其余的部分也就不难了,因此艾伯图在萨斯坦布尔发出了这样的指示:
“哥伦比亚战役优先,他们的军队正在进攻谢拉格、卡西米尔、空军正在轰炸威塞克斯和兰开斯特的主要城市,海军正在安平洋频繁行动,这对同盟国的战略部署极具威胁。”
“我们的空海军必须即刻行动,让西陆不再有能力深入卡西米尔,并且把谢拉格从敌军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在未来的一年至两年里,每名士兵都应该以祖国为己任,用坚定的决心不屈的毅力,操纵着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征服西陆,消灭我们的哥伦比亚宿敌!”
“一旦消灭哥伦比亚,那么萨尔贡的胜利几乎是不可阻挡的,新泰拉在向你们挥手,我们要建立一个崭新的萨尔贡秩序,结束千百年来无休无止的大陆冲突。萨拉万岁!大议会和萨尔贡人民万岁!”
艾伯图向人民保证,战争不会持续太久,在击败哥伦比亚后,那么莱塔尼亚和希之翼的失败也就是板上钉钉,没有一个萨尔贡人会对此不心动,他们认为自己即将胜利。
萨尔贡军团证明了自己,大先知时期建立的十三军团依然是泰拉最强的陆军。
阿扎利·阿苏马尼元帅指挥整个西陆军团,他是个冷血严格的人,对战争有一种天然的嗅觉,认为击败哥伦比亚的关键在于海军,陆军只能在陆地上不断给予西陆压力,并迫使其主力从他们的盟友身上转移过来。他们需要借助制海权的补给优势才能确保在西陆茫茫的荒原上把装甲部队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