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财商

一、西方经济学的本质与局限性

财经商学院以及现如今许多财商课程,都以西方经济学为蓝本。然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逻辑是基于资本和法治的框架下运行的。它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延伸,本质上服务于资本的增殖与分配。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严谨的逻辑架构和较强的实践性。然而,如果我们盲目地照搬这种思维,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中,很可能会走向偏路,甚至越走越远。

西方的法治体系非常健全,其核心是建立在人性单一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西方社会更多基于一种相对简单的人性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与责任通过制度来平衡。而中国不同,中国的人性是复杂多元的,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果。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奴隶社会、农耕文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甚至近代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这种多元化的人性特质,充满了弹性、诡辩与狡黠,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情世界”。

因此,无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财商课程,还是商业理论,完全脱离中国社会背景来生搬硬套,都是行不通的。

二、资本论的半成品与中国现实

马克思主义试图解决资本分配的不公问题,但即使马克思本人,也在临终前未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他深刻洞察到资本的血腥与剥削,但如何实现真正公平的财富分配却始终未能破解。恩格斯穷尽一生,也未能完善这一理论。因此,《资本论》本质上是一个“半成品”。

在西方,资本社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平衡资本的不公,维持社会秩序。然而,中国的社会运行逻辑并不依赖单一的法治,而是植根于“人情社会”的文化基因。中国人骨子里仍然深受农耕文明影响,虽表面上迫于现实顺从于社会规则,但内心却更倾向于钻营和变通。正因如此,许多事情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大的弹性。这种弹性既是中国社会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其复杂性的根源。

试图用“半成品”的理论去挑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和人性基础,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我们需要深刻认清这一点,避免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迷失。

三、财商培训的本质与骗局

近年来,各类商学院和财商课程层出不穷,许多人被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吸引,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通过学习实现财富自由。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商学院和课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韭菜”骗局。

这些机构通过贩卖成功学、大道理、所谓的商业模式和案例,吸引大量学员。然而,他们本身并不依赖这些理论赚钱,而是通过卖课、收会员费获利。

如果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真的如此有效,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实践和复制,而是选择靠“忽悠”他人来获利?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佛家有一句话:“不是你觉悟道理,就算给你,你也接不住。”这些所谓的理论,不仅并不适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让人陷入盲目追求成功的陷阱。一开始的路选错了,越努力、越快速地前进,反而死得越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