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记是伯阳中学的书记,听说程书记来了,他特地抽出时间赶来。
常德江说:“我爷爷那时是庄里的庄长,鬼子带着几个伪军一来,他就敲锣,通知庄里的人赶紧跑到山里躲起来。鬼子虽然人少,他们有枪啊。庄里人没有枪,只能跑啊。”
常德江继续讲了他爷爷的故事。
他爷爷常志坚,后来当了团长,带领战士们抵抗顽军。1941年初冬,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顽军四百多人包围了这里,他爷爷带领战士们奋起反击。他对战士们说,要节约子弹,远处的敌人用枪打,近处的敌人用手榴弹打。他爷爷冲在最前面,不幸被一颗子弹打中。战士们背着他的遗体就跑,在跑的路上,在路上挖了一个坑,把他爷爷埋了下去。解放后,他爷爷的遗体被埋到山上的烈士陵园里去了。
常德江说着,眼角竟溢出了泪花。
从史料陈列馆回到农家乐,有的打牌,有的钓鱼。马军和管大山就出来四处溜达溜达。
村里没有什么人了,四个老奶奶正聚在一起打纸牌。她们打牌的附近有三间瓦屋,屋前是院子,院子的门用网围着。屋子里、院子里都是鸡和鸭。鸡鸭们热热闹闹,像是在讨论中午的伙食问题。
附近又是一处户型相近的院落,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头戴一顶帽子,嘴上蒙着口罩,斜着靠在院门上。
马军问:“老人家,你们这房子怎么都养鸡了?人呢?”
老人说:“人跑到城里去了,在农村住又挣不到钱,屋不给鸡住,给谁住?”
马军看着墙上一个个干枯的丝瓜,对管大山说:“这些干丝瓜,在城里是宝贝,在这里无人问津。就像这里的瓦屋、平整的水泥路、光亮的路灯、荒芜的农田。”
管大山说:“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全国都是这样。”
他们又转到了红埔中学附近。
二十多年前,袁校长组织老师们到这里进行过教研活动。那天老顾也来的。听完课,老顾带着马军他们来到自己住过的两间瓦屋。瓦屋建在高高的山坡上,马军仰望瓦屋,瓦屋居高临下,像给马军他们开会,正要张嘴,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教学楼和当年老顾他们住的瓦屋,在冬日的太阳底下,苍白而荒凉。
马军问边上的一位老人:“这些房子这样空着,怎么没有人给盘下来?充分利用起来。”
老人看了马军他们一眼,漫不经心地说:“国有资产,是你想买就买的吗?这里的房子都空着,你买下来,又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