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比牛要高几十上百倍……”
“一两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地。”
“用它拉耧车,一天就能播种几百亩地。”
“用它来带动龙骨车,就可以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取水灌溉。”
“将龙骨车改造,可以把水井里的水提出来……”
“到那个时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
朱元璋的眼睛越来越亮,如果只是用来带动车船,那也就是一个奇物而已。
可用来生产粮食,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财富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财富可以是金银珠宝,可以是绫罗绸缎。
可对朝廷来说,最根本的财富就只有一样,粮食。
粮食不够,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粮食够用,纸印上字也能当钱。
百姓为什么造反?还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情?
所以,粮食关乎国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种,可以耕地播种,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儿。
大明的国祚,可以延长多少年,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和陈景恪认识这么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样重要。
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总是没有错的。
此时,他看向那个温差发动机的目光,就犹如看到了珍宝一般。
“景恪,你说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说的那种东西。”
“不论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朝廷有的,都满足伱。”
陈景恪说道:“我准备……”
朱雄英突然打断他,问道:“生产这种机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陈景恪瞬间领会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赞,这小子会找机会。
“是的,任何机器都需要工匠来生产,越是精密的机器,对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后续的改进也需要工匠参与……”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工匠的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奴隶,来研究制作这种神器。”
“只有给他们体面的身份,优渥的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才能尽心尽力的为大明效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废除匠籍,还工匠自由,提高他们的地位。”
朱元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没好气的道:
“你俩是不是觉得咱老糊涂了,搁这演戏糊弄咱呢?”
“想废除匠籍就直接给咱说,只要你们说的有道理,咱还能不答应吗?”
朱标心中那叫一个畅快,火上浇油道:
“现在都敢欺骗你皇爷爷了,将来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混账事情来,要好好教训教训。”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养不教父子过,你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别整天寻思着欺负咱乖孙。”
朱标:“……”
怼了儿子之后,老朱又转过头和颜悦色的道:
“不过你能想到用话术来游说咱,说明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了。”
“不像有些人,只会直来直去气咱。”
朱标:“……”
陈景恪差点笑出声来,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标三秒钟。
朱雄英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父亲也是为了大明好,只是说话直了一些而已。”
“皇爷爷您别和他生气,他心里是最孝顺您的。”
朱元璋高兴的见牙不见眼:“哎呀,乖孙真懂事……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就不和他一般见识了。”
朱雄英趁他高兴,将话题转移到了匠籍之事上。
详细讲述了工匠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个群体对大明的重要性。
谈起正事,朱元璋恢复了理智,说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可大明确实需要工匠。”
“若放开匠籍,导致工匠流失,技艺失传该怎么办?”
朱雄英说道:“大明有军官、计官、行政官,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再加一个匠官又何妨?”
“设立大明博物院,让工匠们去博物院担任官吏。”
“有了官身,就不用担心工匠流失问题。”
“同时,还能命工匠们收集百工技艺,整理成书籍保存。”
“就算有工匠流失,也可以用书里的知识,重新培养新的工匠。”
“没有了后顾之忧,工匠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工具,提高生产力。”
朱元璋眉头微皱,道:“匠官?博物院?很难啊,这是在挑战文官的底线。”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底线?元朝时期的那一封降表,将他们的底裤都露出来了,哪来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