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众人商量好针对犹大的办法,朱雄英才开口说道:
“要去查一查沿海的几个口岸,咱们开海这么久,说不定他们已经渗透进大明了。”
众人都深以为然。
陈景恪叹道:“其实他们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进入华夏了。”
朱元璋惊讶的道:“什么,为何我没有听说过?”
陈景恪提醒道:“陛下可还记得蒲寿庚?”
朱元璋震惊的道:“蒲氏是犹大?”
蒲寿庚,南宋末年的西域胡商,从事海贸生意。
华夏向来轻视商贾,南宋却破格任命其提举泉州市舶司,可见对其是何等优厚。
然而他却投降元朝,引元军攻打南宋抵抗势力,并杀南宋宗室三千余人。
不过他们也很快就遭到报应。
他们习惯的用老办法来对付元朝,然而元朝根本就不吃他们那一套。
和我们争夺海贸利润是吧?那你去死吧。
元廷出兵泉州城,尽屠蒲氏族人。
不过蒲氏当时家大业大,在其他地方依然拥有极强的实力,得以传承下来。
老朱对蒲氏也是厌恶到极点。
等到大明建立,以蒲寿庚不忠为由,将蒲氏男子尽皆贬为奴籍。
只是当时蒲氏开枝散叶遍布天下各处,很多蒲氏子孙通过改名换姓逃过一劫。
言归正传。
听到陈景恪提起蒲寿庚这个人,朱元璋自然很震惊。
朱标等人也同样震惊不已,没想到他们竟然是犹大。
陈景恪解释道:“我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犹大的存在。”
“害怕大明被渗透,就派人去调查,最后查到了蒲氏的身上。”
“他们靠着商业起家,通过贿赂官吏取得政治地位。”
“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出卖旧主,攀附新的强者继续吸血。”
“此等行为和犹大惯用伎俩非常相似。”
“于是我就专门查了蒲氏的来历,他们应该是大食国的犹大,并以大食人的身份来华夏定居。”
“其实在他们之前,北宋时期就有犹大出没。”
“先是依附北宋,等金国攻破汴京,他们又想投靠金国。”
“只是当时金国更喜欢用抢的,根本就看不上他们,连他们一起抢了。”
“他们一看投靠不成,就又跟随宋室南下……”
“宋室还以为他们有忠心,对他们很是优渥。”
“尤其是在海贸方面,为他们开了很多便利之门……”
“所以,南宋时期的大海商很多都是胡人。”
“而这些胡人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犹大。”
“蒲寿庚能创造偌大的势力,也是南宋犹大集体努力的结果……”
这一番话七分假三分真,就是为了告诉老朱这个族群的危害。
而且也不用害怕被拆穿。
因为宋末和元末战乱,大量的资料遗失,大量的人死于非命,很多东西根本就无从查起。
就连蒲氏的后世子孙,都不一定清楚祖上具体发生了什么。
就算证实这番话里面有虚假成分,也可以用调查出错来解释,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故意造假。
事实上,只要证明蒲氏是犹大就足够了。
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人告诉老朱是虚构的,他都不会相信。
事实也确实如此,老朱压根就没有怀疑此事的真假。
听完陈景恪的介绍,一张老脸阴沉的像是要下雨一般。
朱标、朱樉、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一开始陈景恪给他们说犹大如何如何,他们虽然很重视,但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受害者。
一方面是离的太远,不觉得对方真能跑过来。
还有一部分是华夏人的骄傲。
区区寄生虫算个什么,稍微针对一下就解决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事儿真真正正发生在华夏身上了。
切肤之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老朱直接问道:“蒋瓛呢,还没回来吗?”
朱标立即说道:“我这就下旨让他回来,彻查大明内部有多少犹大。”
朱雄英建议道:“不只是要查,还要将犹大的行径告诉天下人,如此朝廷才能师出有名。”
“天下人认清了犹大的真面目,就会自发的抵制他们。”
老朱赞许的道:“好,此事就交给你和景恪了,尽快将犹大的过往历史汇编成册。”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直接反犹大,很容易伤及无辜。”
“也会给不知道真相的外人,留下一個大明不能容人的印象。”
“而宗教斗争,在全世界都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甚至咱们还能和基教、伊教联合绞杀犹教。”
“所以,咱们对外的口径,最好还是针对犹教。”
朱元璋并不是太能理解这一点的区别,但无所谓:
“咱不管是反犹大还是反犹教,咱要让大明再无犹大,永无犹大。”
陈景恪说道:“有您这句话就足够了,现在想收拾他们很简单。”
朱元璋顿时就知道他有主意了,问道:
“你又想到什么阴损的主意?”
陈景恪笑道:“儒释道三家联手,想必会非常壮观吧。”
——
陈景恪没有着急去操作,而是找了一群人编写犹大史书。
从他们雀占鸠巢,自迦南人手里抢到落脚地,到之后一次次寄生强者吸血,又一次次背叛。
期间又一次次搞种族灭绝,引得天怒人怨,为天下共同唾弃。
如果你认为这是域外之事,与华夏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
蒲寿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