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操控舆论

换成以前,陈景恪是不敢主动挑起保守派和激进派矛盾的。

主要是舆论这一块不好控制。

但朱标的那一课让他豁然开朗,随便两派怎么争,都改变不了朝廷的决定。

让他们争一争,反而能让很多问题浮出水面。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在保守派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下,被掩盖起来的问题逐一揭露出来。

激进派也有些哑火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陈景恪自然不会看着激进派被打压,于是在新一期的《大明周报》上,就出现了很多篇中立的文章。

其中出自方孝孺的那一篇引起了巨大轰动,并被激进派奉为圭臬。

甚至被拿到朝堂上来和保守派做辩论。

这篇文章赞同了保守派的做法,认为开海政策确实造成了很多问题。

激进派为了利益选择了刻意隐瞒。

若没有保守派查漏补缺,国家早就出大问题了。

并且还把主要的问题一一罗列,并指出造成的危害。

还有些藏的很深暂时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也被他指了出来。

看到这里,保守派都露出了喜色。

果然不愧是唯物学的开派宗师,出手不凡啊。

只是越往下看他们就越觉得不对劲儿。

夸完保守派之后,方孝孺话锋一转开始替激进派找补起来。

开海确实造成了问题,但也带来了好处啊。

然后又从国家财政、粮食、民生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而且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还拿历朝历代做对比。

之前朝代都遇到的难题,在大明被很好的缓解了,不得不说开海有功。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很多政策都是在推行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的。

他还拿税法举例,从古代的井田制,到两税法,再到现在的摊丁入亩一条鞭法。

几千年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如果古人因为种种漏洞,就不搞税法,那永远都不会有大明的惠民政策。

开海也是一样,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为存在缺陷就认为它不好。

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不正是朝中衮衮诸公的责任和义务吗。

否则,朝廷和万民要你们做什么?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这篇文章还不足以被大家重视,真正的精髓在后面。

在对事情进行了总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他针对部分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其中重点强调了教化问题。

既然出海百姓变坏是因为缺少教化,因为环境不好,那我们就改变环境。

在每一个有明人存在的地方,建立明人聚居区。

在这个聚居区里,施行华夏文化,推行华夏教育。

当然了,建立这样的聚居区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朝廷来解决了。

我只是在野一闲人,随便说说,至于如何做还需朝中诸公酌定。

——

方孝孺写完文章,就继续研究自己的学问去了。

外界却因为这篇文章吵的更凶了。

不过吵来吵去,依然就那几件事情,没什么可赘述的。

这篇文章真正的作用,是让激进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海外建立汉人聚居区,这个建议在现代看来,实在没什么高明的。

不就是唐人街吗?有什么好说的。

但在大明这是首创。

这个建议就像是一株火苗,照亮了激进派心中的迷雾。

独属于明人的聚居区,不但能解决风俗习惯、教育等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很多其他问题。

比如方便对海外明人进行管理,能尽可能的确保大家的安全。

在这個提示下,激进派很快就拿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计划。

并提交给了内阁。

朱标看完之后不置可否,然后就将其公之于众。

保守派看到这份计划顿时就乐了。

倒不是这份计划写的不好,而是太好了。

“试问,建一个这样的聚居区,朝廷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这个聚居区建好后,由谁来管理?”

“如果由当地人自治,那朝廷不是为人做嫁衣吗?”

“如果由朝廷派遣官吏,那还搞什么聚居区啊,直接建立郡县制不就可以了吗?”

“你们不会不知道,朝廷为何不在海外建立郡县制吧?”

一席话问的激进派哑口无言。

他们光想着建立聚居区了,却没想过由谁来建,又由谁来管理。

让朝廷出钱出力来建?

别开玩笑了,换成谁都不可能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