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世界是联系的

明军不是打秋风,而是有更大的谋划。

这一下他有些着急了,他是不愿意在此时和大明决战的。

无他,就算自己赢了也是惨胜。

惨胜就意味,战略上的全面失败。

因为大明国力更强,就算朱棡手里的十万人死光了,也能再轻松拉起十万人的大军。

而且还是精锐。

而他的部下,死一个就少一个。

更何况,他也没有把握在正面击败朱棡。

他对那位晋王可是太了解了,两人数次交手他都落于下风。

只是可惜,事情由不得他。

这些年双方打过无数次交道,他了解朱棡,朱棡更了解他。

就连斡亦剌部的王帐所在,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外围大军精准扫荡,主力直奔斡亦剌王帐而去。

此时再想通知所有部族一起迁走避其锋芒,已经来不及了。

乌格齐就只剩下一个选择,打。

当然,他也可以丢弃外围部落,带领本部迁走。

可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他将会威严扫地,以后不会再有别的部落真心投靠他。

他这辈子都别想再扛起蒙古大旗。

而且他和鞑靼部(北元)的恩克汗是盟友。

嗯……也速迭儿在朱棣的接连打击下,心力憔悴而死。

他的儿子恩克继承了汗位。

此时的北元和斡亦剌,属于唇亡齿寒,所以双方结成了盟友。

如果乌格齐抛弃外围,率领本部逃走,恩克汗也会受到牵连。

要知道,忽必烈的后裔一直在想办法夺回汗位。

其中尤以额勒伯克实力最强,时刻觊觎汗位。

只是忌惮乌格齐在侧,不敢起兵而已。

如果乌格齐不战而逃,他必然会起兵夺回属于他们那一系的汗位。

到时候北元就彻底完了。

不……连锁反应之下,蒙古将彻底失去复兴的可能。

所以,他必须迎战,且必须战而胜之。

最终乌格齐集结了四万骑兵,而朱棡则率领麾下三万骑兵,双方于锡什锡德河一带展开决战。

七万大军不可能一拥而上,而是轮番上阵。

这是最残酷的兑子战术,没有任何心机可耍。

直到一方彻底死亡,或者无法忍受死亡士气崩溃为止。

为了鼓舞士气,朱棡下令凡是参与此战者直接加一级军功,战死者加三级军功。

斩首则按双倍军功计算。

军功爵的刺激下,全军爆发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而乌格齐部属于哀兵,对明军的仇恨也让他们爆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双方就这样厮杀了两个昼夜,最终乌格齐部全军崩溃。

此战的结果是。

蒙古军直接战损高达一万八千余人,后续逃往中又损失近万人。

明军直接阵亡一万六千余人,不过后续追击中伤亡较小,只有两千余人。

敌军主力溃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张温等人率领余下的军队,扫荡了整片草原。

乌格齐率领残部逃往北海,蒙古最后的主力至此被消灭。

此战带来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大明一方自然是欢欣鼓舞,张灯结彩。

蒙古一方则截然相反,当斡亦剌溃败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如丧考妣。

但紧接着,乌格齐的担心应验了。

就在他兵败逃亡北海不久,忽必烈一系的额勒伯克起兵杀死了恩克汗,夺回了汗位。

更致命的是,额勒伯克并不是什么雄主。

他志向远大,却没有相应的能力。

关键是,此人残暴耽于享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女人。

时常抢夺族内民女淫乐,包括部下的妻女也不放过。

北元残部再次陷入内乱。

一直叫嚣着要覆灭北元的朱棣,却在此时选择了收缩兵力。

“我们此时进攻,就是逼迫他们团结起来抵抗我们,是在帮额勒伯克统一内部。”

“我们收缩兵力,暂时没有了危险他们会继续内斗,直到耗尽最后一兵一卒。”

这是朱棣的原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没了威胁的额勒伯克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下限。

他的部下逐渐对他失去了忠诚,一场兵变已经在酝酿。

在更大的范围内,朱棡的计划也全部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