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深度剖析〈蜀道难〉:李白的蜀道艰险与壮志豪情》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唉呀呀!这是何等的高峻伟岸!蜀道之艰险,简直比登上青天还要难!想那蚕丛和鱼凫建立蜀国之时,是何等的久远迷蒙!从那时起经过了约四万八千年,秦蜀之间被秦岭阻隔,从不曾有人员往来相通。西边那太白山只有飞鸟可走的小道,能够横越峨眉山的巅峰。直到山崩地裂,壮士们牺牲生命,才有了天梯石栈相互连接。蜀道的上方有迫使太阳神的六龙车也要折回的高峰,下方有波涛滚滚、曲折回旋的河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敏捷的猿猱想要攀越也愁于无枝可依。青泥岭的道路是那样的曲折盘旋,百步之内就有九个弯绕着山峦。仰头仿佛能触摸到天上的星宿,令人屏息,只好用手抚胸,惊恐长叹。请问您此番西行何时归来?这艰险的路途、陡峭的山岩实在难以攀登!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哀号,雄鸟在前飞翔,雌鸟在后跟随,在林间环绕。又听到杜鹃在月夜悲啼,空寂的山谷更添哀愁。蜀道之难啊,难于上青天,让人听到这些就吓得容颜变色!连绵的山峰距离天空不足一尺,干枯的松树倒挂在悬崖绝壁之上。湍急的瀑布飞泻而下,争相发出巨大的声响,水撞击山崖,巨石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蜀道竟是如此的艰险,唉呀呀!你这远方而来的客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来到这险要之地?剑阁那地方高峻而险要,一个人把住关口,上万人也休想攻开。守关的如果不是亲信,就会变成豺狼一般的恶人。清晨要躲避猛虎,傍晚要防范长蛇;它们磨牙吸血,杀人多得如同乱麻。锦官城虽说能让人快乐,却不如早早归家。蜀道之难啊,难于上青天,侧身向西望去,禁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息!

二、诗篇背景:

此诗一般认为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当时的唐朝表面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李白以蜀道的艰险为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更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仕途的崎岖坎坷以及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三、赏析分享:

1. 雄奇的意境描绘:诗开篇即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石破天惊的强烈感叹,如洪钟大吕,瞬间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磅礴气势。紧接着,通过对蜀道悠远历史的追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遥远而神秘的上古时代,展现出蜀道的沧桑与神秘。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则以极度夸张和神奇想象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蜀道的高耸入云、惊险万分,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不可逾越的天堑,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2. 生动的细节刻画:“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逼真地刻画了行人在青泥岭上艰难跋涉的情景。那曲折回环的道路、令人胆战心惊的高度,以及行人惶恐不安的神态和动作,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则以其雄浑奔放的笔力,生动展现了蜀道上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等壮丽景象。山峰如剑,直插云霄;枯松倒挂,绝壁相依;飞瀑奔腾,雷声轰鸣,仿佛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让人叹为观止。

3. 强烈的情感抒发:整首诗情感犹如汹涌澎湃的江河,跌宕起伏,激荡人心。从对蜀道艰险的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使人听此凋朱颜”所表现出的恐惧,再到“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无奈与感慨,李白将自己对蜀道的深切感受与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完美融合,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这种情感的洪流,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也随之心情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惊叹,时而感慨,充分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