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上首的燕侯满脸愁容,目光扫视着殿下的一众公卿,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困惑。
“启禀君上!”只见燕国大将樾禁面色凝重地率先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后大声说道:
“此次楚国果断出兵相助我燕国,成功击退那虎视眈眈、凶猛残暴的北戎大军。于我燕国而言,此乃天大之恩德啊!
况且此番的确是晋国背盟在先,从中作梗,导致北伐诸戎之事虎头蛇尾,而今无终戎依旧是燕国的心腹大患。
所以微臣认为,于情于理,燕国理应坚定地站在楚国这一边,并对晋国背信弃义之举予以严厉谴责。”
樾禁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朝堂之上回响不绝。
将军樾禁的话立刻得到了一部分将领们的赞同。
就在此时,燕国相缓缓起身,向燕侯躬身施礼道:
“君上明鉴!如今晋国要求燕国派遣使者去谴责楚国,而楚国同样要求燕国遣使去谴责晋国。
此二者如此行径,显然是有意逼迫我国在晋楚两国之间做出抉择,选边战队啊!依老臣之见,此事关乎重大,切不可轻率行事。
君上或许可先采取拖延之计,静观其变,待局势明朗之后再做定夺。”说完,他微微抬头,目光恳切地望向燕侯。
燕侯听后,微微颔首,但却并未开口说话,只是继续将目光投向殿下的诸位大臣们,似乎还在等待更多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时,长公子羽快步出列,来到殿中央向燕侯抱拳施礼,然后朗声道:
“启禀君父!据儿臣所知,晋楚两国目前皆已开始积极筹备战事,双方剑拔弩张,说不定何时便会兵戎相见。
我燕国距楚国较远,楚国难以迅速调遣军队前来攻打燕国;然而,我燕国与晋国相邻甚近,若真有战端开启,晋国军队转瞬即至。故而,儿臣斗胆进言,我燕国或可暂且站在晋国一方,以保边境无虞。”
长公子羽乃是燕侯的庶长子,而今已经三十多岁,是未来燕侯的有力竞争者,在朝中也有诸多党羽。
长公子姬羽的话立刻得到了殿内不少的群臣响应。
“兄长此言差异”,就在这时,公子骜起身之后先是对燕侯一礼,然后看着其兄长公子羽说道:“如果只说远近的话,貌似楚国的军队似乎距离我们燕国更近一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