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楚王章二十四年八月伊始,楚国与晋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此前,双方曾多次派遣使节展开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彼此满意的结果。
最终,两国都失去了耐心,均怒不可遏地将对方的使者驱逐出境,至此,两国关系骤然降至冰点。
楚国向来乃是当世名副其实的霸主,天子亲封的诸侯伯长,面对晋国的这般挑衅,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为了扞卫自身霸主地位的威严,同时也要给背信弃义的晋国一个狠狠的教训,楚王熊章毅然决然地下达诏书,号令全国上下全力以赴地筹备粮草物资、征召英勇善战的士兵,并大规模地制造精良的兵器铠甲。
如此种种举措,无疑表明了楚国发动战争的坚定决心。
而另一边的晋国,眼见楚国此番全力备战,晋国相国赵无恤亦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当机立断下达命令,在晋国各地广泛征召年轻力壮之士,迅速对他们展开严格的军事训练。
不仅如此,晋国的工坊更是鼓足干劲,夜以继日地赶制各种类型的兵器甲胄等军用器具。
更有甚者,在晋楚交界之地,晋国的军队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当地百姓发出指令,要求他们提前收割部分即将成熟的粮食作物。
此举显然是未雨绸缪,旨在防止一旦楚军来袭,这些原本属于晋国的宝贵粮食资源会尽数落入敌手,从而被敌人用作军需补给。
当天下各国看到当世这两个实力堪称最强的国家即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时,这些国家内心充满了矛盾与不安,犹如风中残烛般患得患失,立场摇摆不定。
它们深知自身实力弱小,就如同脆弱的鸡蛋一般,稍有不慎便会被晋楚这两头凶猛巨兽所殃及,甚至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而晋楚两国不仅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军事行动,同时在外交领域亦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