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宗室喋血

突然间,赵光义猛地站了起来,他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然后勃然大怒地吼道:“封赏?你小子急个啥?等到你当了皇帝之后你再赏他们也为时不晚啊!”

闻听此言,赵德昭瞬间失色,这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如此啊!原来二叔你还一直对那件事耿耿于怀啊!可是,当初不是因为你失踪了吗?我们都以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他们才会想着要立我当皇帝,可我当时没有答应,毕竟三叔当时也在军中,而且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你已经死了,所以我也没有答应做皇帝。况且,在得知你还活着的消息后,我们也没再想着再立新君的事,我们不是马上都赶来与你会合了吗?

小主,

就此,赵德昭明白了自己在赵光义心中已是一个谋逆的罪人,这是足以杀头的重罪,再又联想到在涿州的那次谋立新君之事,赵德昭心中的所有疑惑都解开了。他以为那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赵光义这时候的天子之怒,石守信、刘遇等人莫名被贬,这一切都表明他的二叔仍然对此事深为震怒。眼下石守信等人都因为那件事而被处罚了,那么他这个当初被拥立的人又会有什么下场呢?

赵德昭猛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和幼稚,他以为自己内心坦荡就可以在赵光义面前做到问心无愧,可自古一个皇帝对某人产生了猜疑和嫉恨,那么这人就绝对没什么好下场,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有资格并且差一点就把当朝皇帝取而代之的敏感人物。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你赵德昭也不是什么太子,发生了这种事赵光义怎么能够容你?很明显,赵光义勃然大怒地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把赵德昭为将士请功这件事视为对他的一次逼宫,他觉得赵德昭是来跟他抢皇位的,是来教他该怎样做皇帝的:老子还没死呢!你就这么急着想当皇帝啊?想当皇帝是吧?那好,先把老子弄死再说!

被赵光义的这顿暴喝给震得当场呆滞之后,赵德昭什么话也没说,他惶恐不已地退出了大殿。在返回自己府中的路上赵德昭心事重重,他悔恨自己的冒失,更是畏惧赵光义的那个眼神以及那背后的熊熊怒火。他觉得自己完了,赵光义已经把他当成了敌人,而作为当今皇帝的敌人且又是臣子,那么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在无限的恐惧中把自己的思绪带入了一个极端,而这个极端又将他领到了通向冥府的奈何桥上。回到府中,赵德昭把自己独自关在了茶酒阁中,许久之后,等到府中仆人将阁门强行撞开之时,人们看到这位大宋开国皇帝的长子已经躺在了一堆血泊中且没有了丁点的鼻息之气,而他的身边则是一把还带着鲜血的水果刀。

赵德昭自杀了!

消息传入皇宫,赵光义先是惊愕,继而是悔恨。他急忙赶赴赵德昭的府中,然后他抱住自己的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儿号啕大哭:“傻孩子啊!你怎么这么傻啊?我那是说的气话,你怎么还当真了!二叔真的没有那个意思啊!”

不用怀疑,赵光义此时此刻的悲痛和眼泪都是发自于内心的,可这又能说明什么?事实就是赵德昭确实是被他给逼死的,他的悲伤虽然是真实的,可他想让赵德昭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的念头也是真实的。从他哥哥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权力放置于感情之上,他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帝王就不可以让感情羁绊住自己,他要绝对的冷血和绝情,唯有如此他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帝王,可他毕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一个人。

相较于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而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斩草除根,赵光义在这方面还是“仁慈”了很多,至少在谋立赵德昭登基这件事发生之前,赵光义对他哥哥的两个儿子可谓是视同己出。赵德昭和赵德芳和他的亲生儿子们一样都是皇子,在法理上这两人都具备在未来继承他皇位的资格,而且他的这两个侄儿在官职和爵位上都远超过了他的亲生儿子。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涿州谋立事件”的发生戛然而止。

赵匡胤已经死了三年了,在这三年里赵光义对太祖时期的文武大臣可谓是恩宠有加,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现象在赵光义当皇帝的这几年并未出现,他以为自己通过官爵和金钱等各种赏赐已经将这些人的人心给收附了,可事实却是什么?他不过就是失踪了,可从前与赵匡胤亲近的那些大臣和将领竟然马上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赵匡胤的儿子给扶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