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维所率入秦的独立第一旅一部以及长安城归附的奉军共计两千余人的行军队列,此时已经越过了秦豫边界,进入了豫省。
自从秦甘善后方案被奉军和西北军接受后,两军的高层便开始了复杂的人事调动。
于学中将率领奉军前往郑城,然后搭乘列车由平汉线南下,只不过奉军家大业大,此时要动身还需要花些时间,而包国维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便辞别了阳胡臣、于学中、何柱国等人后提前离秦。
由于王一哲死前曾与于学中等人交代过,加上包国维在少壮派兵变中派人救过他们,因此对于包国维收拢了千余奉军士兵一事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部队进入豫省,一路上气温不断升高,幸好在之前包国维就让归附的奉军们将身上的大衣和狗皮军帽换下,换上了夏服和大盖帽。
部队在一处树林地区安营扎寨,树林的遮荫带来些许凉意,士兵们忙碌着搭建帐篷,整理装备,炊事班的火头兵们也扛着水桶去了附近的河边取水,
包国维此时在诸多军官地簇拥下站在一处绿荫下遥望郑城,特别支队第一中队长吴帆取出一面地图,指着上面的铁路线向包国维汇报着,
“师座,经侦查,陇海线沿线有多处受损,其中大部分都系人为……我们初步判断与近期秦豫两省出现的大量土匪马贼有关!”
第一旅升格为师,包国维晋升少将师长一事并没有被大肆宣扬,包国维打算的是回到郑城之后再作对外公开,届时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土匪……”,包国维眉头有些皱起,“其他地方我管不着,但是豫东一带的马贼土匪需要提前侦查情报成册,回到郑城后让新兵们见见血!”
“是,师座!”
包国维说完后又扭头看向了自己身边壮如蛮牛的前奉军将领,王一哲的亲信部下——陈冲,陈冲在王一哲病逝之后将他埋入了骊山,处理完后事按照王一哲的意思加入了第一旅,
并且他也看出了第一旅的不同之处,加上之前了解到的第一旅的战绩,在他的宣传下又有数百名奉军选择归附第一旅。
包国维眼下并没有将归附的奉军编制打乱,而是将其整体临时设为了独立团,由陈冲担任团长。
他笑呵呵地看着陈冲道,“陈团长,奉军的弟兄们虽然已经是饱经战事了,但是为了能够跟咱们旅内的其他兄弟部队达成作战配合,还是需要回去再经过一次训练,
陈团长别误会,这只是为了提高大家的配合默契度,毕竟以后还要一起并肩作战呢!”
陈冲见包国维竟如此耐心轻言细语与他解释,当即肃立回道,“一切但凭师座安排!属下以及奉……独立团全体弟兄们绝无二话!”
当初加入第一旅没几天陈冲便得知了包国维晋升的消息,令他惊讶的并不是包国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将军,毕竟立宪二十几年以来,
以青年之姿当上将军的还有不少。
真正让他意外的是上面竟然还将豫东的行政权力交给了包国维,豫东一带的军政大权都在这个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手中,
这样跳脱的人生轨迹,他只见过一人,那就是他们的少将军,19岁晋升少将,20岁就当司令,25岁晋升上将,担任军团长一职。
但是那也是大将军为了替少将军接手奉军而做出的安排,这样开挂一般的人生也能够理解,
包国维这个只是黄埔十一期出身的普通人,一路凭借着军功和机遇坐到了如今这个位子,必然不是等闲人物。
陈冲也明白了王一哲的苦心,所以在加入第一旅后,他一直约束着部下和同僚,该表忠心表忠心,全团上下没有任何不满之意,
对此,包国维也甚为满意,提前向独立团的奉军们发了三个月的工资,让士气有些低迷的奉军们有了些许活跃。
太阳渐渐西沉,空气中的热度有所缓解,包国维知道夜幕降临后才是行军的最佳时机,对于独立旅这样后勤保障完善的部队,
夜盲症是早早就在军中绝迹的,而奉军部队也是家大业大,没有让士兵营养不良,因此夜间行军也没有什么问题,
包国维与几名参谋官看着地图,一同商讨着接下来的行军路线和注意事项,
“今晚行军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开村庄和田地,毕竟农忙刚刚结束,不要扰民。”,包国维嘱咐着,余光忽然看到自己的副官兼参谋官李正煜在帐篷外焦急的来回踱步,
“让他进来!”
李正煜一进帐篷内便将一封电文呈递到了包国维身前,“师座,家里出事儿了!”
包国维眉头一皱,郑城总部是由陈松柏坐镇,陈松柏军伍生涯良久,又做过地方官,军政能力是有的,并且为人稳重做事可靠,
郑城附近并无其他军队,日军也因为黄河泛滥而在开封城与郑城对峙,家中能出什么事儿?
不过当他接过那封被解密之后的电文内容之时,一看之下便勃然大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一把将身前的桌案掀翻,厉声大喝,“他们这是在找死!”
包国维平日情绪稳定,即便是与日军主力作战也没有如此大怒过,如今见包国维雷霆大怒,帐中众人皆是悚然,无人敢发出其他声音,
饶是平日里话最多的王大发此时也是不敢说半句话。
还是陈三此时小心地拉了拉李正煜,“李参谋,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正煜也是一脸愤恨,将事情告知了众人,原来这封电文正是在郑城坐镇的陈松柏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