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省情况错综复杂,土匪、晋绥军、中央军、红军和各地民团武装势力犬牙交错,尤其是在晋东南一带的韩得勤、庞丙勋等人已经开始联合土匪对红军势力大搞摩擦,
作为应对,红军也在秘密拉拢各地民团武装,只有晋绥军在双方势力间来回摆动。老西儿是既怕中央军把他的晋省抢走,又怕红军在晋省把他的基本盘给掀了。”
时间跳回到迷龙带人渡过黄河前的那个中午,包国维所在的千人队伍已经在突袭兰封城后快速后撤,根据游走在豫东前线的侦察斥候的情报,
日军已经在源源不断从后方调集部队前往商都城,根据模范师参谋部的预计,届时在商都城一带将会聚集近两万余人的日军。
因此在观测到晋东南的日军十六师团也开始出动联队支援后,包国维决心千人队分兵一半秘密渡过黄河,进入晋省境内,让十六师团辖区乱起来,以乱援军之军心。
但是区区五百余人又怎能撼动十六师团的治安?所以包国维打算的是引动在晋东南的势力稍大的中央军、晋绥军出动,把声势做足,让十六师团感到压力,从而收回派到豫省的援军。
不过话虽这么说,要让晋省的中央军、晋绥军出动打日本人是很难的,如今的晋省自从太原会战之后局势便进入相持期,
议会将卫理皇和其部中央军派到晋省只是为了稳住晋省局势,不至于全境丢失,而老西则是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不惜与日军媾和,
日军目前的战略重心是华中鄂豫皖赣等地区,对于山地颇多的晋省也不愿再发起攻势,因此几方陷入到了一种莫名的平衡中。
包国维本意是自己带人前往晋省把这个平衡打破,让华北驻屯军分心,但是却是遭到了随行的参谋长迷龙的反对,迷龙表示晋省凶险不亚于商都城,
包国维作为模范师最高长官,带小股部队来到敌后作战本来就是极其不合理,更别说还要继续深入没有任何经营基础的晋省冒险,
所以在迷龙和一众部下的强烈要求下,包国维只得同意由迷龙进入晋省,临行前,包国维将这段时间收集到的晋省局势向迷龙再讲解了一次。
“红军不是已经被纳入到了咱们华夏革命军的战斗序列了吗,怎么韩得勤、庞丙勋还敢搞摩擦?”,迷龙听到包国维提起晋东南的中央军先锋部队的情况有些纳闷,
包国维摇摇头,“名义是这么说,但是红蓝双方各部队手上都有彼此的血,劝和很难,更何况议会这次与红军议和只是迫于形势,
只要规模不闹大,议会根本不会责怪他们,而且我估计韩德勤、庞丙勋在上个月前往晋省赴任前肯定是得到了议会的授意,否则他们不敢这么嚣张的搞摩擦。”
庞丙勋是西北军,在台庄战役中升起的将星,进入到了议会的眼中,因此在彭城会战结束后庞丙勋便得到了皇室召见,在议会的安排下前往了晋省,
而韩得勤则是从苏北地区临时调到了晋省,由于之前的内战导致在苏北地区红军部队人数较少,在议会眼中已经失去了威胁。
“那到时候我们站哪方?”,迷龙敏锐意识到,自己若是要在晋省搞出动静,必然是会和这几方牵扯,
包国维看了看左右众人,身边的这几人皆是在独立旅期间就在的老人,都是忠心耿耿的部下,因此他并没有隐瞒,
“根据情报部晋东南分处的情报显示,韩、庞二人前往晋省后,中央军与红军的摩擦事件增多,尤其是韩部,情报部对其的评语是,
打日本人积极,搞摩擦同样在行。
中央军在他的主导下多次与当地红军、民团发生摩擦事件,所以尽量防止摩擦事件发生,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迷龙脸色如常,“明白!”,他向来不关注红蓝两军的矛盾,一心只钻在打回东北老家,再加上模范师内部向来不提倡内战和意识形态的宣传,
所以他丝毫不在意这项命令是否会影响到议会的“大计”。
包国维在与迷龙分兵后径直扑向了鲁西,提前进入鲁省找人的特勤六处吴帆等人已经在那里等待他们了,吴帆带人寻觅了鲁南各处,
皆是没能找到下落不明的徐铁柱和游击队残部,只能看到遍地的尸体。
包国维强忍着情绪打算与特勤六处会和,在鲁豫交界处继续破坏日军的后勤运输节点,同时搅乱日军在后方的布置安排。
而迷龙则是在包国维等人的遥遥注视下渡过了激荡的黄河,来到了北岸。
北岸日军除了在渡口一带警戒以外,其他地方守备都较为松散,这是被华北日军视为的后方之一,当地军头晋绥军的绥靖政策是让日本人也为之以外的存在,
因此驻守在这片地区的十六师团才敢派出一半的兵力前往豫省。
迷龙等人渡过黄河后借着渐渐沉下的日暮掩护迅速朝着晋东南腹地挺进,在那里卫理皇的中央军设立了前线,与日军势力犬牙交错在一起。
小主,
在部队前方探路的排头兵们不时利用步话机进行风险规避,
“土豆土豆,我是地瓜,收到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