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闻言,神色稍缓,但仍有些不甘心地问道:“那依丞相之见,朕该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么等下去吧?”
丞相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妨再派一员大臣,携带重礼前往边关,向赵樽表明陛下的诚意和决心。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边关的实际情况,为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
还要他一个帝王表示诚意?
闻言,景帝蹙眉,心里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明明他才是帝王,凭什么那些将士都要听赵樽的?
“不可,那样会显得朕有求于他。”景帝恨恨的握拳,继续说道:“东南两关已顺利接管,这说明两关的驻军元帅并无二心,他赵樽拖着想干嘛?真的想蓄意谋反吗?”
“陛下,您既已为帝,自当随时自省。焦躁冲动实乃帝王之大忌啊!”魏丞相作为景帝的老师,不忘随时提点。
“可这是明摆在面前的。”景帝不忿,喘气如牛,“同为大景朝的武将,为何别人能交权于朝廷,他赵樽就不能?摆明了跟朝廷不是一条心。”
“哎!”
魏丞相轻叹,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无力感。忍不住在心中腹诽:如此沉不住气,毫无帝王之相,也不知道当初先帝为什么会选中他为太子。
“陛下。东南两关的驻军元帅皆年事已高,陛下以高管厚禄换其回京享福。边关艰苦,二人自然乐得顺水推舟。”魏丞相耐着性子劝道;“但赵樽正值年壮,又有陛下怀疑其功高震主,拥兵自重。他自当考虑的更宽广一些。”
“这能怪朕怀疑吗?”景帝不悦地白了魏丞相一眼,冷声提醒道:“丞相即为太子太师,哦不,现在是帝师,就应该处处向着朕才对。”
景帝很少用这种语气对魏丞相说话,这句话说得魏丞相心里有些发毛,他身子向上撑起,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想了想,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景帝继续来回踱步,发泄着心中的焦躁。
“别以为朕不知道,满朝文武私底一下都在传言,说赵樽骁勇善战、威震四方,有他镇守北关,外敌不敢侵犯。还说,若不是有赵樽父子,我大景朝早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