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鸟枪中的精品,鲁密铳长约5~7尺,重约8斤,每发装药4钱,铅弹3钱,
其射程远、威力大,且一器两用,敌远时射击,敌逼近时倒转枪头作斩马刀用。
鲁密铳弹重依然只有三钱,之所以射程远、威力大,完全是因为枪管长。
但三钱的弹重依然限制了其破甲能力和弹药飞行的稳定性,最终影响到的还是命中率。
过长的枪长对装填也造成了障碍,加长了装填时间。
要想在射程、威力和装填速度之间取得平衡,枪长4.5尺左右是单兵枪的极限,
比如英国“褐贝丝”燧发枪就是典型的步兵长枪,
全枪长度一般在60英寸左右,约合4.5尺左右。
至于调转枪头可做斩马刀,就是个笑话,还不如琢磨一下刺刀呢。
说穿了鲁密铳不过是明朝从奥斯曼土耳其学来的。
而论火器研发水平,奥斯曼土耳其仍不过是欧洲人的学生,还是不太聪明的那种。
何汝宾《兵录》中提到明军装备过弹重6钱的鸟铳,装药4.5钱,射程可达两百余步。
只可惜这种鸟铳在明军中的装备率显然是远远不及3钱弹重的鸟枪。
等了片刻,不见李国助说下去,高贯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请小当家再讲讲永明1617式骑枪和骑兵手枪,”
“为什么骑枪比步枪短不少,弹重也比步枪轻一些呢?”
他能直呼两种骑枪的名称,说明李国助在图纸上标出它们各自对应的名称。
李国助略显诧异地嗯了一声,同时微微一转头,
显然觉得高贯应该能自己想通这个问题,但他最终还是耐心地解释起来:
“这就跟步弓和骑弓的差别是一个道理呀!”
“骑枪比步枪短,弹重轻,都是为了便于骑兵在马上装填和携带,确保不妨碍机动性。”
“不过,我是尽量不会让骑兵在马上装填火枪的。”
“所以未来,咱们南海边地公司的骑兵必是一支单兵使用多支火枪的精骑,”
“每人都要装备两只骑枪和六只骑兵手枪,确保可以在马上连续射击八次,”
“两次是用骑枪进行较远距离的射击,六次是用手枪抵近射击。”
“无论是何种射击,有效射程和破甲效果肯定都会超过建奴的骑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