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向东北抗联取经

于是抗联战士们在深山密林中建立了秘密营地,简称“密营”。

早期抗联在群众基础较好或木帮较多的地方活动,建立的密营主要为医疗所、修械所等。

木帮通常指的是东北地区从事木材采伐、运输等相关工作的帮会。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国内对木材的需求,

从满清开始就有大量的伐木工人在深山老林里从事木材采伐工作,逐渐形成了木帮。

在东北抗联时期,木帮为抗联提供了重要支持。

木帮成员熟悉山林地形,为抗联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充当向导等。

他们利用工作的掩护,为抗联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成为抗联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有力后盾。

1935年夏,日本侵略军实行“集家并屯”“保甲连坐”等政策,

抗联由公开活动转入地下,开始普遍建立密营,

并增加了宿营地、粮仓、被服厂、联络点、印刷厂等多种功能的密营。

密营选址以山高、林密、隐蔽、避风、向阳、临水、地势险要和易守难攻为先决条件,

力求为抗联战士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整场所。

多数密营都建于山高林密之处,如靖宇县的密营依托长白山山脉的深山老林,

“四块石”密营所在山势回环,林木遮天蔽日,便于隐藏,不易被日军发现。

部分密营位于沼泽地中,像老等山密营,四周是沼泽和漂筏甸子,

除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外,一般人难以进入。

密营功能多样,大致可分为军事、后勤保障、文化宣传三大功能。

作为部队休整、军事训练和指挥作战的据点,

较大的密营常由前哨营盘、防卫阵地和主营地三部分组成,

每个营地都设有两个以上的出口,便于队伍在敌人袭击时迅速转移或撤离。

密营内设有粮仓、被服厂、修械所等,为抗联部队提供物资储备和装备维修等保障。

如林口县的抗联五军密营,设有军部、营房、医院、秘书处、军需处、修械所、被服厂。

部分密营设有印刷厂,用于印刷宣传资料,进行抗日宣传和思想教育。

密营有马架子式、地窨子式、霸王圈式、天然式四种基本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