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急情况下或需要远距离联络时,密营会点燃潮湿的树枝或草堆,制造烟雾信号。
不同颜色、浓度和持续时间的烟雾可以表示不同的情况,
附近的密营看到烟雾后,就能了解到发出信号的密营的大致状况。
标记联络包括刻痕与符号标记、自然物标记、暗号联络等方式。
抗联战士会在树木、石头等物体上刻下特定的痕迹或符号,作为联络标记。
这些标记可能指示密营的方向、距离,
或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如“此处安全”“有敌人出没”等。
其他密营的人员在经过时,就能根据这些标记获取相关信息,调整行动路线。
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的摆放方式来传递信息。
比如,将树枝按照特定的方向摆放,表示前往密营的路径,
或者用石头堆成特定的形状,传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这种标记方式较为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
在一些密营的入口或附近,会设置特定的暗号。
只有知道暗号的抗联人员才能顺利进入密营,否则就可能被视为敌人。
暗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是某种物品的摆放方式等。
如有的密营会在树上刻下特定的联络暗号,只有说出正确暗号的人才能找到密营的入口。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电报早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联络方式。
在东北抗战时期,抗联部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使用电报在密营之间进行联络。
例如,1936年夏,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指示建立红色无线电台,
并安排于保合到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张木营子筹建电讯学校。
电讯教学设备是李兆麟、戴鸿宾率部袭击老钱柜时缴获的一部大功率日军电台。
三个月后第一期电训班结业,抗联司令部始建电信队,
各主力部队均配备电台和报务员,与北满临时省委保持密切联系,
随后将无线电通讯技术推广到各个地下交通站,建立起了无线电通讯网络。
但由于日军的封锁与围剿,抗联的电台等通讯设备获取困难且易损坏,
同时还面临着敌人的无线电干扰和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