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准备

晚上回到道观,屋里还是干净整洁,每一次回家,杨云帆都很感慨,感慨时间的流逝,感慨杨爸杨妈的无私。

其实在东北,人看着粗犷,却会讲许多规矩,如果有客人来吃饭,孩子们根本上不去桌,一切以客人为主,如果你不听话,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等且(客人)走的。

作者自己小时候舅舅家的孩子假期来小住,好吃的一点也吃不着了,都让给别人吃,虽然也馋,但也懂得不能争,那是客人,那时穷,买不起那么多,只能这样,所以虎子的境遇不是太奇怪,只是时间长了点,可怜我们大虎子了。

杨云帆知道杨爸杨妈是拿自己既当儿子又当客人养了,不知道以后要如何报答。

躺在炕上,环顾四周,熟悉的房子,熟悉的物品,就是没有那个熟悉的人,胡思乱想中慢慢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虎子就跑来喊哥哥吃饭,饭后,杨云帆和杨爸去了村长家,拿了一只烤鸭,几样京城小吃,还有两瓶汾酒。

村长很高兴,东西值多少钱小事,孩子能想着他就高兴,关键是东西也值不少钱。

村长五十五岁了,当了许多年村长,正准备培养自己儿子,儿子也参军复员回来的,这几年在村里口碑不错,很有希望接任村长,杨家是村里大户,老村长威信高,未来有许多事要老村长帮忙呢。

杨云帆想制药,那村里就是天然的药材供应基地,明年资金充足了,就要具体实施了,药的效果自不必说,审批方面师父能帮忙,还有临床等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但有些药生长时间也很长,黄芪至少三年才能采摘,所以杨云帆得长远打算。

另外杨云帆这事做成了,村里人也多了一个发财的路子,一举两得。

在村长家里闲聊时,杨云帆也提了提这件事,村长自无不可,他答应先可自己家先种,等挣了钱在发展大家,毕竟杨云帆合同也没有,厂子也没有,谁会信你,村长也是看在杨爸种了那么多,在加上清华大学生的面子,另外村里每家都有山林,闲着也是闲着,这些年自己采药也能去县里换钱,所以才答应。

杨云帆和村长约定好,等自己建了工厂,就回来签种植合同,村长欣然同意。

大事办完了,和杨爸买了祭奠用品来到爷爷坟前,摆好祭品,倒上三杯茅台,杨云帆给爷爷磕了三个头,上了一柱香,将要拜师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说:“爷爷你放心吧,我过的挺好,只是不能常回来看你了,这回在京城也有人照顾我了,不怕受人欺负了,您泉下有知,看着孙子做出一番大事业。”

话毕,一阵微风吹过,绕着杨云帆转了三圈,供的一柱香也飞快的着了下去。

杨爸站在旁边,赶忙跪下磕了个头,嘴里嘟囔着:“师父放心,一切有我看着,师父放心。”

祭奠完毕,二人下山,杨云帆也算了了一番心思。

东北过年还是很有意思的,蒸馒头,洗大澡,贴春联,买鞭炮,由于老道去世未满三年,按习俗杨家不能贴春联,就买了几个福字。

杨云帆一直觉得准备过年的时候最有意思,就好像谈恋爱,谈时每天抓心挠肝的想,可到了结婚也就那样,过年也是三十初一气氛最好,初二以后没什么意思了。

杨云帆初六就回了北京,因为要拜师,必须早些回来。初七一早,杨云帆带了从家里带的木耳蘑菇等特产,来到师父家。

师父师娘都在,见杨云帆又拿这么多东西,又是一番推让,杨云帆只说是自家产的,没花钱,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