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给他两耳光让他长长记性

“好,那诸位可是听清楚了?”

李世民点点头,双眼扫过下面各有心思的大臣们。

本来李世民宣布李恪同李承乾一起,跟孔颖达学习,下面不少人都动了小心思。

支持李承乾或者说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心里并不开心,甚至反感。

因为李恪要是想争储君之位,比李泰都方便。

你看看朝堂上那些官员,还有不少是隋朝的呢,李恪身份摆在那,只要摆明了想争,你猜猜看那些人会不会支持?

再加上李世民对李恪的喜爱,谁不觉得他有希望争一争。

那些前朝的官员却开心的很,他们不少人想搭上杨妃,让她好好教导李恪,努努力,说不定李世民一个开心,加上杨妃的枕边风,就让李恪成了储君呢。

今天这一出戏更让他们的小心思难以掩饰。

皇帝亲口许诺,汉王改封蜀王,同太子一起拜师孔颖达。

这就是直接把李恪摆在了跟李承乾同样的高度。

“朕在问你们,可听到汉王的话了?”

见下面没人回话,李世民面带不悦,语气也变得不善。

“臣等听到了。”

下面一群人这才回话。

“好,既然都听到了,那朕就不多说什么了,自今日起,汉王改封号为蜀王,授益州大都督,可有意见?”

这一下下面顿时炸锅,就连李恪都疑惑的看着李世民。

一个皇子,封了地方的大都督,到底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现在的益州,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是数一数二的繁华。

是要保护他?还是直接拿出来给太子做磨刀石呢?

下面不少人各有心思,长孙无忌更是面色难看。

最近一段时间,他可以说是诸事不顺。

今天这事更让他憋闷。

不过他一个合格的老狐狸,表面功夫做的很好。

一言不发,抱着笏板装没听见。

不恭喜,也不给你甩脸子。

光禄大夫萧瑀带头高呼道:“陛下英明。”

一些隋朝旧臣也是立马附和,一时间,不少人都纷纷同意。

这是李世民想出来的保护李恪的方案。

封地方大都督,给隋朝旧臣一个安慰,也让李恪有自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