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须据理力争,能救一个,就是有生力量,未来反攻的用处很大。
另一个则是黑着脸不断的写批文,主要是六部临时统官们,他们虽然知道六部会并入内阁,但肯定不会坐视六部权利被内阁架空,于是开始为难内阁,将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写成章程,送来内阁,让内阁疲于奔命。
现在的内阁,可没有是秘书,也没文书,翰林院的官,也被朱厚照赶去修《宁藩志》了。
宁王被他除国了,那么这一系上下多少荒唐事得记录下来,让朱厚照除藩的理由变得正当,顺道当做一个藩国的终结。
所以翰林院当不了内阁的秘书,内阁就五个阁臣,每天朝九晚五,处理国之机要的就杨廷和,剩下的加个辅臣,只是杨廷和的佐弼,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毛澄看了一下环境,他们大多都被绊住了,想要劝朱厚照也不能直接跟他顶牛,尤其是朝官还未从地方上来。
现在北京就是一个空架子,几个阁臣,几个部署临时总管,就这些大猫小猫,朱厚照要是生气了,宰了毫不费力。
所以,毛澄也能看出来,大家都是憋着口气。
只等名录上的主要官员抵达,就要开始对朱厚照发起反攻。
但堂堂天子,做泥瓦活,不能规劝就是他们的失职,必须破局。
想到这里,毛澄突然看向梁储。
梁储正在闭目养神,感觉锐利的视线后疑惑抬起头,接着就看到了毛澄一双大眼睛死死盯着自己。
“咳咳,不知宪清可是有什么急事?”
毛澄被盯得发毛。
“陛下让叔厚准备的经筵,似乎叔厚还未往?”
“这……这几日国中事多,一时间确实忘却。”梁储想了想,“来人,送封折子往通政司,投递陛下。”
“不可!叔厚理当亲往!”
毛澄一听就急了。
传给通政司转交?十之八九会被朱厚照留中。
大明的行政体系,早年定好的时候,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圣旨让太监传递。
太监传递,那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属于皇帝和文官集团对抗的产物。
可就算这样,太监传递的要么是圣旨,要么是口谕。
圣旨,必须要由通政使司安排大使去宣旨。
也就是所谓的天使。
在《明史·职官志二》中记载:“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所以,通政司不仅是限制相权的重要衙门,更是皇权伸张的重要衙门。
小主,
可以说明代中前期内阁掌控通政司,内阁就是真正的宰相,要是皇帝掌握通政使司,则是皇权大盛的朝代。
但是伴随着张居正的登场,将六科给事中的权利放大,直接刮走了通政司绝大部分权利,直接导致通政司渐渐成为边缘衙门,不再拥有辉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