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嘉靖元年南京乡试,他本来是要落第的,但是却被路过的考官特地从黜落的卷子里拿出来,重新选上,一次或许是巧合。
那么第二次在殿试后,时任刑部尚书的林俊,在批卷时候说这是好文章是什么意思?
朱厚照快速盘算了一下,林俊,是福建莆田人。
海商!
串起来了。
朱厚照眯起了眼睛,嘉靖刚刚登基,时局不稳,所以对于朝中事务,只能倚仗大臣。
而这些大臣开始趁机伸张权利,扶持各地有能力的年轻人上位。
大明朝的海商谱系,是在嘉靖朝开始全面崛起的。
如今正德十六年。
明年就是嘉靖元年。
当然嘉靖上不来,就是正德十七年。
朱厚照再结合现在了解的资料来看,基本能断定,徐阶的出现,或者说是海商系开始想要获取话语权。
开中法的瓦解,折色法的推行,获利的不止淮商,还有与淮商关系紧密的海商。
因为淮商有货!海商需要货!
上海徐家汇,就是徐家的地,若是靠贪污,靠权利,也不可能吃下这么多的土地。
因为徐阶还有政敌,该有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一亩地,也得给个一二两银子,而徐阶被查的时候,徐家足有三四十万亩,这种体量若是不经商,根本赚不到这么多。
朱厚照可是清楚的知道徐阶这个大名人到底做了什么的。
“你想到了什么?”宁王看朱厚照表情凝重,不由得古怪起来,“难不成是有人想要扶持代言人了?”
朱厚照看向宁王轻轻颔首。
宁王张了张嘴:“看来我倒下,不少牛鬼蛇神就跑出来了。”
朱厚照恍然。
果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宁王作为江南一霸,若是他不造反,江南商人,尤其是江西商人的商品,有相当部分得看他眼色才能转移出去。
宁王一死,各家就开始分赃。
海商必定是冲锋陷阵。
因为他们急需稳定的货源,往日本和朝鲜做买卖。
福建这边也是江西供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