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不一样了,朕已经直接管理镇国府了,并且兵员训练已经成体系和操典了。是时候开始革新天下所有卫所了。
卫所兵不堪用,不如干脆一点,直接将卫所变成乡镇,只进行兵源提供。然后在各布政司设都司,重要节点设分军区。
都司权责缩小,只负责统筹本地的兵源征召和预备役、农兵训练。
各府设兵备道,行都司只负责筹措部分兵源和后续退伍工作。直接对都司负责,都司也直接对兵部负责,同时都司要对接户部,确定每个地方有多少适龄兵源,各地物产,能够提供多少的物资。
往后兵部只负责后勤。当然,为了防止一家独大,扯后腿的事情发生。
朕决定将兵部一些相关衙门进行国营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各个军区核算下个年度的衣物补充,发来兵部和镇国府下辖的商业团队进行竞标。
谁的造价低,质量好,就用谁的。
再发生诸如兵部贪污,倒卖武库这些内容,那就不用担心后续找不到替代了。
只有保持竞争,才有活力。
此外,各个军区,直接对镇国府负责,五军都督府将作为养老衙门和督察兵部的衙门,之后会进行军衔化,所有退役的将士,都会入职五军都督府。
当然不是参政,而是给他们一个上达天听的渠道。
朕会命人成立退休士伍协会,归于五军都督府管辖,这个是半官方性质,只在敦促文官。”
朱厚照说道这里,饶有兴致的看着张文锦抿唇的模样:“只要这个协会能稳定下来,地方文官士绅一分为二,那么大明不管文转武,还是由武转文,都将得到平衡。
那么汉唐之世,也就能到来。
等处理完军区的事情,朕就会开始梳理国内的文教事业。
之后或许大明的官位会得到全面增加,需要的人才就更多了。
单纯的官办学校,私塾教育已经跟不上大明的人才需求。
还得修改课标,统一教材,增加礼乐书数射御,要培育新时代适合大明国情的贤才,而不是一群只会读书的呆子。”
说完了,朱厚照就让张文锦下去休息了,自己则是继续细化军区章程。
比如,每个军队需要多少常备军,多少预备役,多少农兵。
有些临战的边区,需要多少后勤支援。
然后招兵的年纪,待遇,未来的发展规划……
嗯,千头万绪的。
还有就是品级,大明的武散衔,武勋,只能作为工资奖励。
至于各级混乱的千户、百户、混搭各种乱七八糟的兵备道、守御所等等称呼,就更该裁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