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及以下,从文炼体,是为筑基。
六岁至十二岁,习箭、算术、文章、农牧等。
十二至十六岁,礼乐、御车、律令、天文等。
至十六以上,凭兴趣、生计各言其事。
哪怕不为官亦可有一技之长。
写完,罗贯中又补了几句,然后停笔,冥想,等着收卷。
……
再一次锣响,士子退下。
卷子收上来开始誊抄。
内阁朝臣和礼部尚书林俊也都来了,他们开始看卷子。
不过杨廷和没来,因为今科中,他家杨惇考中了,他得避嫌。
梁储负责主审,看到题目的时候也并不意外。
大明朝的殿试,大部分都是问时局问题。
朱厚照今日的殿试题目,就是要未来的后进晚辈亲自对教育体系提出改进和质疑。
林俊看了两眼,就把手中的文章放到了边上,接着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看到了什么?
新科进士们,只要脑袋清楚的,都选择拍朱厚照马屁。
对于学校的科目制度,多是赞同增加耕种课业!
这……还是读圣贤书的人吗?
孔子早年对于农学,虽然称不上好,但也绝对不是赞同学生去农耕。
因为这样,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你可是读书,你是要出仕的。
不从现在开始约束自己德行,你去干农活?
胡闹!
但这群人为了能考好名次,毫不犹豫选择赞同皇帝的计划。
因为直隶省内的学校工作珠玉在前,只有脑袋不清楚的人才会选择驳斥。
所以,今科之中,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了!
就算有,也都是城府极深之人,这种人进入官场,必定考虑自己利益。
那么更不会轻易冒头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皇帝成功了!
林俊感觉到了窒息,皇帝已经成功用自己的威势,压服新科士子听从他的调遣。
接下来时间到位,数年之后,天下就只剩下一个声音。
窃理学而开新学,朱厚照极有可能成为人间新圣贤。
百年之后,不论儒生还是士绅,都不会死命黑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