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卖得一手好国(下)

陛下欲开疆东北,当驻军朝鲜。

朝鲜上下,千二百万生民,必当竭尽全力,为大明分忧。”

洋洋洒洒介绍了整个朝鲜哪边适合驻军,然后这上边又有哪些势力可以拉拢。

虽然不排除,沈贞是在为自己的小老弟们谋福利,但至少能看出来,沈贞是真心站在军事角度,为大明朝思考东北海域怎么布局,才能减少威胁的。

朱厚照思考了一会儿,便不着急看了,放在一边缓缓闭眼。

倘若大明还是战略收缩的时代,那么朝鲜单纯放着也就放着了。

但问题是海洋时代,朝鲜的地理位置就很尴尬。

大明在东北开拓,需要人力,朝鲜离得最近,可以直接转运。

而且朝鲜和倭国一样,都有鲸海作为转运之地,吉林、滨海、漠河、安江、北山这五个都司,都需要鲸海航道稳定,才能大量投资下去投入开发。

所以,朝鲜必须作为跳板。

从登莱出发,直接仁川登陆,在汉城换船,逆流而上,稍稍拓宽,就能纵贯十分之九的朝鲜半岛,然后在朝鲜东湾的元山将人、物资换上东湾这边的船只。

船只直接北上,就是珲春、永明。

这一条路,比从登莱出发、绕过耽罗、横穿朝鲜海峡、再然后再折返北上,要节省差不多快五天时间。

不要小瞧了这五天。

因为从上海出发,穿过耽罗、朝鲜海峡的路线,与登莱出发绕道的路线,是几乎相同耗时的。

并且受到洋流和季风的影响,上海比登莱在穿过耽罗这一条航线上,可能更快。

但如果朝鲜的汉江能捏在手里用上的话。

还不用担心季风和台风影响。

在效率上,是有优势的,毕竟有陆地,不至于台风一来全部被卷了。

更遑论朝鲜境内,一共三条江可以用。

鸭绿江、大同江、汉江都可以用。

运载能力能提升起来,朝鲜卡在这个位置,是真的很要命。

甚至南朝鲜之前提出的洛东江——汉江运河,也可以挖起来。

这样船运能从庆尚出海,进入倭国对马岛集散,倭国原材料、劳力,也能直接从庆尚北上,穿过汉江,沿途有补给,不至于劳力大批大批的死。

能直接节省一大笔花销。

怎么算,都划算。

“看来,是要驻军了。”朱厚照继续往后看,沈贞后边提出,可以用征辟尹元老他们这批丢失朝贡物品的朝鲜官员作为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