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从新莽开始写。
人很多,已经有警员维持秩序,要求每个人不能多停留,不断朝前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多人了。简直不是在看历史,而是看人头。”张含咂舌,“倒是我考虑不周。”
“无妨,看好各自的玉佩和钱袋。”杨慎对左右说了一声。
“嘿,这些都没带,毕竟一些黑户确实容易混在这里头。”
一些新闻司的同僚都是曳撒装扮,华丽的珠宝、钱袋都没带,穿得跟普通人似的。
然后他们走进去,第一座,王莽篡汉。
说他是中央集权体系下,第一个由士族选举上位的皇帝。
兴于士族,亡于士族。
所以他的改革,很多都是倒行逆施,最后是实在触动了大量地方士族的利益,才被弄倒的。
朱厚照对新莽短短的十几年、外加玄汉更始政权以及东汉光武政权的阶级成分进行了详细解构。
给所有人看了个真切。
“若要国家致大同,就必须认知清楚一点,何为多数!”
有一些大同会社的人,在边上顺道讲习:“光武能赢,那是因为什么?历战糜久,地方糜烂,人心思安,价值因为战争,士族出让了一部分利益给底层百姓,将之笼络为士兵。
于是光武答应保障士族利益,就是保障士兵利益,所以士兵们不再反抗,光武遂赢了天下。
但如果光武使用了蒸汽机,改进了交通,让更多士兵、百姓读书,那么就能获得更多的已经思考了的百姓支持。
光武就能绕开士族的控制。
但当时的社会环境,简牍贵重,纸张贵重,一切生产力都不足。
所以,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劳动生产率进步才是最快改进民生的手段。
朝廷必须承担起,分配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生产剩余。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最多只会支付劳动力活着的成本,而不会平白无故支付你繁衍子嗣所需要的成本。因为这部分,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不会给的。
而陛下,就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因为通讯和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有弊端。
但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懂得发声,民当是陛下的天子剑,与陛下一起,威慑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