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下地方

十一年前王三在顺天府看过他一次,因为他适应不了顺天府时不时爆发沙尘暴的天气,便迁回西安府休养。

为了让他的待遇和后续应对官面的事情降低,王三就做主,册封了王季伊的儿子王仕浀为代郡王,两父子一个爵位,然后让王季伊是回来白水祖祠这边当左宗人,专门负责祖祠这边事宜,儿子王仕浀继续在外边开拓。

“是啊。挺久的。只是没想到,三叔你居然选择了禅位。”

王季伊有点好奇,也不知道王三最后是怎么想的。

禅位。

皇帝的权力,说放下就放下,还真是果断,并且心理还很强大。

“边走边说吧。看你的身体,也是亏空得厉害,才站了这么一会儿就发虚颤抖了。”王三没有继续待在这里说的心思,太阳有点毒辣了。

“诶。”王季伊跟着走。

王三才说:“禅位的原因一早就公告天下过了。大顺现在的发展,已经不是朕能直接看明白了。需要调查、需要研究。几十年下来,朕也脱产了。有好几次,政策方向应该是好的,是对的,但最后,并没有导向好的,这就让朕意识到,地方的变化,让朕的经验不合适了。

大同论也有论述,真理的普适性,是有一个框架的。在这个框架内,真理才叫做真理。出了这个框架,真理或许就过时了。

所以,该下地看看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您还是老样子。一谈起大同论的各种方向,就是滔滔不绝。”王季伊干笑两声,他其实没多听懂。

早年,他就是季字辈三人中的混子,后来受伤了,实在动弹不得,这才选择回来修养,这段时间内,他更多是看世情小说,听听戏曲,然后给后辈们登录一下玉牒,大小事全看报纸,理论的东西,他是不想看,也懒得看。

王三并不意外,笑着说:“不过你家仕浀就学得不错,还在国子监的时候,连年都是头几名。近来他在西洲马岛上过得不错,那边基本上是他打出来的。”

“嗯嗯,那小子是有几把刷子。”王季伊脸上难免闪过一抹自豪。

王仕浀绝对是他这辈子最好的成果,不论文武,都是仕字辈中最强的,其他几家的小子都有这样那样的混账行为,唯有他在一门心思的种地发展。稳定好后勤之后,就支援自家兄弟和子嗣往西洲东南开发。

代郡王这一脉,几乎包揽了西洲东南方向多大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营得滴水不漏,而且是大顺海外诸侯还款率最高最好的。

其他诸侯可就惨了,很多地方到现在是勉强开发了起来,但经济形势,还是往昔的庄园体系,诸侯就是一个大顺给的皮,底层全是等着分家拆分的家臣。

就等着上边的诸侯亡故,然后按照法律,推恩分家各自拿个爵位,自己单干。

所以到现在代郡王算是西洲东南方向的老大,大顺甚至难以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