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分岔路口的事业与爱情

他硬着头皮四处打听新供应商,联系好几家,样品却都不尽人意,不是质量参差不齐,就是供货周期太长。正焦头烂额时又出乱子,两台老设备接连故障,维修师傅直摇头:“老板,这设备太旧,修了也是治标不治本,耽误进度啊。”阿达看着停滞的公司,满心无奈,一边盘算资金,一边琢磨是修设备还是咬牙换新。

与此同时,阿莓那边的新鲜麻烦也不少。新公司主打创新产品,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理念很潮,可员工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五六岁,想法天马行空,管理起来难度飙升。阿莓制定规章制度,员工们当面点头,转头就忘,考勤打卡形同虚设,上班时间还嘻嘻哈哈刷手机、聊闲天。

产品研发也陷入僵局。设计团队铆足劲搞创意,可成品要么过于前卫,脱离实用;要么技术难度大,成本远超预算,投产遥遥无期。市场部反馈回来,竞品趁虚而入,靠着低价简约风,迅速蚕食原本看好的市场份额。阿莓组织团队头脑风暴,会议室里唇枪舌剑,各执一词,就是拿不出个可行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晚上视频通话,本应是夫妻互诉衷肠、交流心得,却成了“吐槽大会”。阿达满脸疲惫:“今天老客户被竞品撬走两家,就因为咱价格高,可成本降不下来啊。”阿莓眼眶泛红:“我这儿员工难管,产品也难产,再这么下去,新公司要黄。”屏幕两头,气氛凝重,沉默良久。

关键时刻,阿达想起早年创业结识的行业前辈,厚着脸皮登门拜访,讨教应对供应商之策。前辈提点他联合周边同行,批量采购原材料,增强议价权。阿达马不停蹄,联络几家公司,组团谈判,供应商终于松口,价格只微涨 5%,还承诺优先供货。设备问题上,他找到二手设备商,低价淘来几台性能尚可的“退役”设备,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阿莓这边也没闲着,改变管理策略,不再强硬推行制度,而是组织团建、设立创意奖励基金,员工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考勤不用盯了,大家主动加班加点攻克产品难题;研发上,她亲自下场,拉着设计、技术骨干跑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心声,把不切实际的设计“打回原形”,产品逐渐走上正轨,初代样品亮相市场,反响热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公司市场部经理突然跳槽,还带走几个大客户资料,阿达如遭雷击。那经理跟阿达多年,知根知底,这一走,业务衔接断层,新客户拓展也陷入停滞。阿达气得想打官司追责,律师却劝:“耗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全挽回损失,当务之急是稳住现有客户。”阿达咽下这口气,亲自带团队拜访客户,承诺升级服务、优化产品,靠着多年积攒的信誉,挽回部分人心。

新公司订单暴增之时,物流却“掉链子”。合作物流商爆仓,货物积压在仓库,发不出去,客户投诉电话打爆客服热线。阿美紧急约谈多家物流商,筛选出一家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的新伙伴,亲自去仓库督战,指挥装车、发货,累到嗓音沙哑,才把积压货物清理干净。

日子就在这连番“战斗”里一天天熬过,每解决一个问题,阿达和阿美就多一分沉稳。视频通话里,两人不再抱怨,而是分享攻克难题的经验,互相打气。不知不觉,两家公司业绩稳步上扬,老公司守住基本盘,还开辟几条新产品线;新公司在年轻市场打出名号,成为行业黑马。

年终公司联欢会上,阿达阿莓站在台上,台下员工掌声雷动。阿达眼眶湿润:“这一年太难,但咱们没放弃,未来路还长,有大家在,没什么过不去的坎。”阿莓笑着点头,握住阿达的手,十指紧扣。那一刻,他们明白,夫妻携手经商,困难不过是试金石,磨掉浮躁,炼出默契与坚韧,往后无论碰上什么新鲜挑战,只要两人并肩,定能一路繁花相送……

在这崭新的一年里,一切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生的力量和希望。对于阿达和阿莓夫妇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们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两人充满信心地并肩而立,准备共同去征服这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