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贵省建一个足够大的养猪厂,再借用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达成产销一条龙,解决脱贫难题。
然而,王健林远远低估了养猪行业的成本。
养猪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技术和管理,需要高投入的行业。
经过半年的论证,王健林才发现建一个十万头规模猪场,需要砸进去几个亿。
“盖一个猪场几个亿,我们建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当时的老王生气说道。
如果只是前期投入大,也许王健林并不会因此收手,但养猪行业的不稳定。
则更加坚定了各大企业,包括万达不加入养猪行业的想法。
从1994年开始,养猪行业经历了六个周期,具体表现在:
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行业扩产,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猪户大批退出,然后价格再上涨,循环往复。
跟老法师斗法,盲目跟风很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是鸡飞蛋打,新入行的企业也很难在,高投入的前提下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健林当初选择不进入养猪行业是正确的。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农户建个猪舍,每平方米成本只有三四百元,像王青自己的养猪场,差不多就是这个成本。
但是规模化养殖,养猪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的养猪,必须集约化、精细化,所以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密集、管理精细的生意。
早年间的农户散养,到2000年起至今,进入专业化养殖户崛起的阶段,形成的“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
和“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的牧原模式。
建设一个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场,需饲养:养存栏公猪215头,后备公猪20头,生产母猪5358头。
后备母猪540头,哺乳期仔猪头,保育猪头,生长育成猪头。
水、电、交通等因素,日用水量达125~250吨,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700~800kw,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200吨。
它的投资额就要超过1亿元,还不算饲料和人工成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PSY、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
比如最近正邦集团在济南商河建设的的三四十万头生猪规模场,项目占地总共400亩,猪舍每平方米建设成本2500元。
而城市中常见的高层住宅,不含室内装修的建设成本,也不会超过2000元,可见生猪居住环境将比人还好。
与普通房地产开发投资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土地购买不同,建设猪舍,拿地成本很低,是租赁的农业用地(非耕地),一般在1000元/亩,400亩也只有40万元,大部分投资都用于硬件建设。
猪场硬件建设几乎与厂房无异,甚至比厂房更精细化,比如安装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大的排气风扇;
里面有自动化的供水线、供料线,以及温度控制、空气质量系统预留;
猪舍划分严格,有母猪生活室、产房,仔猪保育室、育肥室等,还有污水处理设施等。
举例来讲,温度超过31摄氏度时,母猪就可能会中暑死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也为了使其能尽快繁殖生育,实验证明,23-25摄氏度是最佳温度,
可以保证它正常发情、排卵,因此新建猪舍会配备空调、暖气,保证室内恒温。
由于恒温控制,大企业的母猪每年能生产2.3窝仔猪,而普通散户,有的都达不到两窝,
从生产次数上就有优势;从每窝生产数量上来看,正邦一窝能生产21-23头,而散户只有十五六头。
还有猪粪尿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这些设施设备是环保养殖必须要配置的,
不管是氧化塘还沼气工程,也是一笔不菲的投资,现在市面上推荐的农科院环发所博士后马瑞强团队研发的纳米膜无臭堆肥机,
采用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对养殖废弃物进行高温腐熟,发酵的有机肥达到全量还田标准,
可对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减少设施投资成本,资源化利用效率高。
从疫情控制、卫生角度来讲,规模企业的仔猪成活率也更高、母猪生产能力更强。
比如猪舍中安装的排风扇,主要为了排氨气,因为如果氨气过重,会引起母猪呼吸系统感染,
同时母猪寿命也会缩短;规模企业的母猪,连续繁育三五年没问题,而一些散户,生一次就不行了。
成本如此高,所以二师兄的肉就变得娇贵了。
企业为了赚钱,不得不采取饲料喂养,如果像王青这样养的话,绝对亏得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