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乐与礼的结合**
周公认为,“礼乐相辅相成,礼主外,乐主内。”礼是行为规范,乐是情感教化。通过礼乐的结合,可以实现内外兼修、情理相通的社会秩序。
---
### **战国至秦朝:乐的衰败与变革**
#### **战国时期的“乐崩”**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动荡,礼崩乐坏成为时代的特征。司马迁在《乐书》中指出,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雅乐逐渐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民间音乐和战争音乐。
1. **诸侯国的音乐创新**
各诸侯国根据自身需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改造。例如,楚国的《楚辞》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齐国的音乐则偏向于欢快热烈的风格。
2. **音乐与权力的结合**
战国时期,音乐逐渐成为诸侯国宣传权力和凝聚民心的工具。例如,《战国策》中记载,各国通过音乐向百姓宣传战争胜利或祭祀天地,以巩固统治。
---
#### **秦朝:法治取代乐治**
秦朝建立后,推行“以法治国”的政策,礼乐制度被大幅削弱。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同时,也对音乐进行了统一,但更多关注音乐的政治功能,而忽视其教化作用。
1. **音乐的工具化**
秦朝的音乐主要用于增强皇权威严。例如,秦始皇在巡游时使用的大型音乐仪仗,象征了统一天下的权威。
2. **礼乐的破坏**
秦朝注重效率,废除了许多繁琐的礼乐制度,导致传统雅乐逐渐失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汉代:乐的复兴与重建**
#### **汉初:简化礼乐**
汉初,汉高祖刘邦注重实用主义,礼乐制度较为简化。例如,刘邦在定都长安后,只保留了基本的祭祀音乐,用于天地祭祀和宗庙祭祀。
1. **萧何制定乐制**
萧何作为丞相,参照周礼,为汉朝初期制定了简单的乐制。例如,《太乐》成为汉初国家正式的雅乐,用于祭祀和朝会。
2. **民间音乐的活跃**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民间音乐蓬勃发展。例如,“楚歌”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
---
#### **汉武帝:礼乐制度的全面复兴**
汉武帝即位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礼乐制度重新纳入国家治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