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瞬间热闹了起来,到处是吵吵嚷嚷的声音,有催促快点的声音,有互相询问情况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就在大家情绪高涨起来时,铜锣在身边不远处敲响,衙役的吆喝声也传了来。
咣咣咣,咣咣咣,……
“各位外地来的老乡们,排好队,来领粥,施粥处,人众多,守秩序,要记着不推搡,莫急火,依次排,不抢座,有老弱,多担待,言行善,别使坏。”
那吆喝声此起彼伏,在人海中回荡,就像镇定剂一般,让原本稍显急躁的气氛平静了一些,人们开始努力地排好队伍,秩序逐渐恢复。
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施粥点也是增加了一个又一个。
第一天,州衙出于对流民身体状况的考虑,给这些流民定的是一人半碗粥。
毕竟,这些人饿的太久,若一下子给吃饱,脆弱的胃根本承受不了,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从早上一直施粥到晚上的半夜,衙门内这些忙碌的人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去休息。
第二天的施粥,情况却有了变化。
粥比前一天要干了些,量也多了些,这本是好事,然而,这些流民排队的秩序却差了些。
昨天是饿的没力气,只能乖乖排队,今天有了那么点气力,一些不安分的人就开始心思多了起来。
有上前插队的,他们不顾旁人的责骂,强行挤入队伍;有抢夺老幼粥碗的,那凶狠的模样仿佛饿狼一般;还有欺负妇女的,种种恶行,不一而足。
衙役们刚开始还只是喝斥几句就算了,但后面这些人越来越过分,其他人看到这些人没受到惩罚,也有样学样,一时间现场情形更乱了。
呼喊声、叫骂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原本有序的施粥现场变得一片狼藉。
其实这也是很多官员不愿意管这些流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流民问题复杂,人性在饥饿面前往往变得脆弱不堪。
再加上管理流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只是其中一个。
事情很快报给了正忙着制定军队训练章程的周云处。
小主,
周云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他在后世见过太多农夫与蛇的故事,什么路扶摔伤老人反被讹,什么资助读书反被怨等等。
这些经历让他深知人性的复杂与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