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兵器虽沾染着血迹,有颇多损坏,但稍微修整便可装备全军,甚至还有剩余。
将士们看着这些缴获的兵器,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对战争的无奈。
在缴获的人员当中,有一些人引起了周云的高度重视。
那便是为数不多的红衣大炮炮兵,这些人可是难得的技术兵种,而且又是汉人,沟通起来没有太大障碍。
周云深知,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火器的威力不容小觑,自己往后定然要大力发展火器部队,这些技术人员无疑是雪中送炭,可有着大用场。
回想起之前为找不到合适的大炮操作人员而发愁,如今这些人出现,或许是上天对夏军的一丝眷顾吧。
在汇总完各项数据后,便是对人员的安排和军队的调配。
周云稍作思量后,便向罗洪下达了指令,令其率麾下四营精锐为核心,再征调襄垣、武乡两地的守备营,组成沁州守备团。
由罗洪担任团长之职,全力镇守昂车关这一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周云令孙明远率余下近卫二团,挟着刚刚大胜而归的赫赫威名,向着沁州城与沁源县进发,志在一举收复失地,将整个沁州纳入夏军的掌控范围。
准备待沁州全境光复之后,让沁州知州苏崇贤,以当地流民为根基,招募五千新兵。
为孙明远的近卫二团补充新鲜血液,使其战力得以迅速恢复与提升。
经此一役,与清军的激烈交锋让周云与孙明远敏锐地察觉到了军制中潜藏的诸多问题。
孙明远深思熟虑后,向周云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军制的种种疑问与建设性意见。
往昔,军中将领仅有职位之分,却无明确的职称体系,这在指挥作战时弊端尽显。
当平级将领共同执行任务,且上级未明确指定主导与辅助关系时,极易出现相互推诿、懈怠散漫的状况,从而严重贻误战机。
基层职位尚在一个番号之下,矛盾尚不突出,可一旦到了营级以上,协调指挥便变得复杂棘手。
而且,对于将领的赏赐激励也因职位有限而陷入困境,毕竟职位数量稀缺,无法满足众多有功将领的晋升需求。
小主,
但倘若设立职称体系,情况便会大为改观。
将领们凭借自身功绩晋升职称,日后有了合适职位空缺,便可顺理成章地安排相应职务,这无疑为将领的培养与储备筑牢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