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苏崇贤、李仲卿、张瑃、乔伯庸、刘良佐、王琦等各地知府知州纷纷出列附议,一时间,众人皆被这股团结抗敌的热情所感染。
周云点头应允,神色庄重地说道:“李知府此计甚妙,当属上策。
当务之急,乃是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量,共同对抗清军,哪怕是与南明朝廷,亦可为暂时之盟友。
此事便由副帅全权统管,即刻动身前往各地联络各方势力,共商抗清大计。”
这时,六团长杨彪出列禀道:“都帅,末将提议扩军。
可将各地守备营之兵力,除关键要害之处留守必要人手外,其余全数整编为正兵,协同参与此次对清军的防御作战。”
杨彪此言一出,郭绍等数位将领纷纷出列附议,皆认为此举可增强兵力,提升防御力量。
然而,也有几位文官面露忧色,出言反对。
他们忧心忡忡地表示,当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百姓皆忙于田间劳作,此时征兵扩军,恐有竭泽而渔之嫌,影响民生根基。
周云心中暗自权衡,觉得此刻不宜在内部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以免扰乱前期对地方的精心规划。
这也是他为何赞成将战场设定在洛阳登封一带的原因所在。
这场战争,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结束,他正欲采用孙明远所言的“拖”字诀,与清军打一场持久战。
不过,适当的内部兵力调整亦是必要之举,增加一两个团的兵力,应是较为稳妥之策。
此时,站在队列后方的七团长岳镇邦挺身而出,抱拳道:“都帅,末将有一想法,只是尚不成熟,还望都帅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周云对这位岳镇邦早有留意,见他主动发言,便鼓励道:“岳团长但说无妨。”
岳镇邦深吸一口气,拱手一礼,神色凝重地说道:“清军此番来势汹汹,其势锐不可当,尤其是那红衣大炮,威力惊人,甚是犀利。
然而,万物皆有其破绽,清军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