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南京风云

就在大顺军准备仓促撤退的时候,李自成突然收到了夏军周云的书信。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迫不及待地展开信件。

只见信中坦言周云确为周遇吉之子,与大顺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但周云表示,自己深知民族大义为重,不愿让满清鞑子侵占这大好河山。

他认为自己与大顺军的仇怨是内部矛盾,而与清廷的仇恨则是外部矛盾。

他愿意先放下个人恩怨,携手大顺军共同抗击清军,将清军赶回山海关之后,再与大顺军清算旧账,拼个你死我活。

信中还承诺,在清军未退回山海关之前,所有之前达成的协议依然有效,夏军与大顺军仍保持合作关系。

李自成看着信中那毫不掩饰的恨意和坦诚,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长叹一口气,感慨道:“这周云,真乃一号人物啊!能放下杀父之仇,与仇人携手共抗鞑子,这份气魄,实在令人钦佩!”

随后,他果断下令,暂缓撤退前往湖广的武昌,继续在襄阳阻击清军。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除了大顺军,各地的地方势力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驻南阳府的刘洪起部,山西平阳府地区张五桂的起义军,山西太原府地区高鼎的起义军等。

他们得知夏军都帅周云是名将周遇吉之子后,都觉得自己又多了一条出路。

万一被清军逼得走投无路,起码还能投靠到夏军之中,继续抵抗清军。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出路。

相比之下,清军和南明受这件事的影响最小。

在他们眼中,无论夏军周云是谁,都不过是一支普通的地方武装势力而已。

清军依旧按照自己的战略部署,稳步推进,对夏军的崛起并未给予太多关注;

南明则深陷内部的权力争斗之中,对外部势力的变化反应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