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铁姑娘 寸石 1989 字 2个月前

于月秋和夏福征很快就登记结婚了,一个是终于找到了这一生当中最爱的人,一个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梦中情人。他们两个人,现在是天随人愿,人随心愿。

到了秋收以后,于月秋通过于家寨村两委的研究通过。她在白砂河东面的山岭上,包了一片荒地,然后,便破土动工开始修建养猪场。

于月秋在建养猪场之前,她把自己为什么想办养猪场的想法,一五一十地给自己的丈夫夏福征说了一遍。她对丈夫说:“我现在,把我想办养猪场的真实目的,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也想听听你的想法,更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我说的这个事情,我相信你也想到过。因为你也当了多年的大队干部,你也亲身经历过那些让人难忘的过去,和现在看到的真实存在的现象。”

夏福征看着妻子于月秋,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她那认真严肃的表情。就知道,她又有一个关系着她后半生的大事情。她要去实现,要去完成。他也很认真地对于月秋说道:“我们现在是两口子,是一家人。不论你要干什么事,有什么样的重大决定。我都会支持你,并且无条件的帮助你。我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定是正确的。”

于月秋听了夏福征的话,有些感动地说:“我们在以前,开荒造地,修建水库,开挖渠道。这些,一个一个的大大小小的工程,都是用人工干出来的。这些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时候,这些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冒着严寒,饿着肚子。不怕流血流汗,干着超强度的体力活。即使是条件这么艰苦,他们也没有一句怨言。心里都在想着,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的没什么,为的是多打粮食,多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也让子孙后代们有地种,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他们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老了也能跟着他们享福了,退一步说,国家也不会忘了我们这些人。可是,他们这些开荒造地,修水库挖渠道的功臣们。现在是真的老了,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把青春贡献了出去。他们拼搏了这那么多年,流了这那么多年的血汗,却没有给自己攒下养老的钱。因为年轻的时候,身体的透支都留下了病根。现在,那一个不都是腰疼、腿疼,胳膊疼……虽然,他们现在都有一身的病痛,可是,又有谁来拿钱给这些功臣们治病呢?他们老了没有本事打工挣钱了,只能在地里拖着病痛的身体耕种。到头来收了粮食,还要交公粮,交集资提留款。那一亩地里的粮食就是都全部卖掉,又能卖几个钱啊?所以,我看着这些老年人在地里干活的样子,看着他们没有钱交集资提留款,那无助的,可怜的表情。看着他们忍着病痛,没有钱治病拿药的痛苦和无奈。我的心里就像是刀割一样难受,怎么样才能帮帮这些老年人啊?”

于月秋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夏福征听着于月秋的话,那些老年人的过去和现在,也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老婆的心地是那么的善良和伟大,相比之下,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他感慨地说道:“你真是了不起,我这些年就想着挣钱了。通过你的这一席话,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挣的钱再多,放在那里没有发挥它的价值,也就是一堆废纸,也等于和没有一样。”

于月秋感激地看了一眼夏福征,接着说:“你说的对,把挣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也是一种财富的积累。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这种财富积累也就越多。我们会为拥有这些财富,感到骄傲和满足。所以,我想把我的养猪场里挣得钱,拿出来去帮助这些老年人。就是替他们把每年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交上,这也是给他们帮了大忙。慢慢地以后要是挣得钱多了,再每个月给他们发一部分生活费。让这些老年人,也像城里的那些退休人员一样拿上退休金,不用再拖着病痛的身体下地干活了。”

夏福征听到这里,双手握着于月秋的手,对她说道:“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吧,我会全心全意地去支持和帮助你的。”

于月秋深情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说道:“谢谢你了,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于月秋又回到了于家寨村,住在家里,天天去东岭建猪圈的地方,看着石匠们干活。一直到了年底,养猪场才算是全部完成。她和夏福征一起过完年以后,便开始往于家寨的这个养猪场里添加设备。很快就到了春天,于月秋把养猪场里里外外地,彻底消了一遍毒。这才从总养猪场里,把母猪和小猪秧子运到于家寨的新养猪场里来。从现在开始,于月秋的养猪场算是成功地办起来了。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于月秋的养猪场,因为她提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她在夏福征的养猪场里打工的那半年,不但学会了养猪的技术,还学会了养猪场里的管理经验。又加上有现在的丈夫夏福征的全力支持,这三年来,她的养猪场干得顺顺利利,风生水起。养猪场里挣了钱以后,于月秋也兑现自己的诺言。首先是把于家寨村里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以后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都有她来为他们交。

于月秋替老年人,交公粮和集资提留款的事一经传出。马上就惊动了乡里和县里的领导们,他们对由于月秋的这个发展乡村经济的典型事例,和照顾这么多老年人的先进事迹,想给予上报和宣传表扬。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都被于月秋婉言谢绝了。不管是哪里来的记者和领导,于月秋是一概不接待。

又过了两年,于月秋的养猪场是越来越红火。这个时候,她又兑现了她的第二个诺言。对于家寨村里的,每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发二百块钱。虽然是钱不多,也能给这些老年人帮很大的忙。最起码的小病小灾的,这些老年人们有钱看病拿药了。

后来,于月秋发现,虽然给这些老年人替交了公粮和集资提留款,还给他们每个月发二百块钱。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拖着笨拙的身体,艰难地去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她把这个事情对夏福征说的时候,他突然对于月秋说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说:“村里的这些老年人,世世代代都是指望着种地吃饭。他们要是看着自己家里的地荒了,地里面长满了草,一定觉得很丢人。他们只要是能动,就一定会去地里干活。只有把他们手里的地承包过来,没有地种了,这些老年人才有可能闲下来。”

于月秋说:“承包他们的地,应该是不成问题。问题是咱们把这么多的土地承包过来以后,咱们又怎么管理这些地呢?于家寨村里的地,可都是高产粮食的良田。要是荒在那里,实在是可惜啊。”

夏福征这才说出来了他真实的想法,他对于月秋说:“于家寨村里的这片湖地,年年就种这些庄稼,不种经济作物实在是太可惜了。这片地,我到地里看过多次了,不但土地肥沃,土质还很松散。这里是种大棚蔬菜的最佳之地。我去过寿光,参观过他们种蔬菜的大棚。他们那里的条件,可比这里差远了。守着这么一块宝地不会用,是不是浪费啊?”

于月秋听到这里,像是如梦初醒一样,她说道:“要是能把他们这些老年人的地集中在一起,少说也有五六十亩。要是能把这五六十亩的地,建成大棚,种上蔬菜,不说一年收入是多少了,还能养活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是你有眼光,这还真是一个好项目。”

夏福征又说道:“咱们有两个养猪场里的猪粪,把这些猪粪利用起来。那么,咱们种的蔬菜就是无公害的蔬菜。”

于月秋听到这里,高兴地说道:“咱们说干就干,我明天就去村里,找李勇和李辉商量这个事情。”

村书记李勇和村主任李辉,他们听了于月秋,想把村里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土地,承包过来建大棚种蔬菜的事以后。他们不但很同意,并且还非常赞成。李勇说:“这件事,你就䞍好吧。这不光是你们给村里的老人办了一件好事,也更是为咱们村里的经济发展带了一个好头,给老百姓创造了福利。咱们村两委,马上去和这些老年人协商调换土地,把他们的土地都集中在一块,建起大棚来也好管理。”

李辉说:“我想多问一句,你们打算一亩地给多少承办费?这样,我们开展起工作来也好方便。”

于月秋说:“国家占地,大多都是每年一亩地给补偿一千二百元。咱们既然是给这些老年人创造一些福利,我打算给他们一年一亩地两千元的承包费。这个钱的发放,每年就有村委里来给他们发放。另外,我再向村里,每年交一部分管理费。这个管理费具体交多少,一是看咱们的合作情况,二是看大棚蔬菜的效益。”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李勇和李辉怎么会不明白。这调换土地的事,很快就让他们村两委里给办利索了。

到了秋后地里收完玉米,于月秋通过工程招标的形式,把这五十个钢结构大棚,承包给了寿光县的一个建筑公司。这家建筑公司,是专业建蔬菜大棚的队伍。于月秋和夏福征,本来打算是把大棚建起来以后,就在于家寨村里找一部分人来当工人,给他们种蔬菜。可是,大棚刚刚建起来,李勇和李辉就来到养猪场里找到了于月秋和夏福征。李勇对他们两口子说:“我们两个人,是受村里一些青年的委托,来和你们商量商量,他们想承包你们的大棚。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

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于月秋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她看了一眼夏福征,他也是笑了笑。于月秋心里很明白,夏福征也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她便很客气地对李勇好李辉说道:“这样吧,我们没有想到,会有人来承包这些大棚。我们两个人先商议一下,再答复你们,你们看行吗?”

李勇和李辉听了于月秋的话,马上站起来,对他们说道:“这是应该的,这样,我们就先回去了。等到你们商量好了,我们再来。”

后来,经过他们双方协商,于月秋他们两口子,只是收了一个成本价。一个大棚,按一年一万块钱的承包费,全部承包给了于家寨村里的村民了。几年以后,于家寨村里因为有莲藕的这个老招牌,他们这里马上形成一个瓜果蔬菜种植基地。村前面的那片一千余亩的湖地里,已经全部建成了蔬菜大棚。于月秋看着于家寨村,大规模的瓜果蔬菜都发展起来了。她为了瓜果蔬菜的好销售,便成立了一个“于家庄村瓜果蔬菜合作社”。她以合作社的名义,做了大量的广告和宣传,他们优质的瓜果蔬菜,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购。从这以后,于家寨村里的瓜果蔬菜,种植和销售就形成了一条龙。然后,被装上大车,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国内的各个大城市。

已全部完结

2024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