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年底,何氏几人也开始忙活着办年货,腊月二十五一大早,是赶集的日子,天刚亮,何氏和陈氏带着几个小媳妇儿便往街上赶。
柳幺舅一大早也被抓起来赶牛车,陈大舅驾了另一辆牛车,肖大脚她们几人今儿也同路顺带搭个便车。
家里头的女人们都不在,柳二舅便起来和面,给几个娃娃擀面条吃。
喷香的臊子面,加上烫熟的豌豆尖,娃娃们吃得鼻头都冒汗来。
陈二舅把先头腊八做年糕剩下的蒸熟的糯米晒成的阴米提了出来,又把之前用来炒花生瓜子的河沙拎了出来,预备着一会儿好用来炒阴米。
陈大舅几人也没忙着,今儿还得把地里头的甘蔗砍回来榨成汁儿熬红糖。
陈二舅把河沙倒进大铁锅里,让它灶台上慢慢烧热,手中的锅铲也不停地挥舞着,等河沙热得燎人,陈二舅才把阴米倒进锅里去。
林秋缘守在灶前帮着烧火,陈念也在这紧紧贴着她,眼巴巴地看着她爹挥舞锅铲,热气腾腾的河沙裹着米粒,发出细微的"沙沙"声,香气渐渐浓郁起来。
灶房外头,林夏至和陈家和已经把要榨甘蔗的压凳洗干净抬到向阳处晒着。
见陈大舅扛着一捆已经搓洗干净的甘蔗回来,两个半大小子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陈大舅索性也带上他们。
这时,冬至也蹦蹦跳跳地从屋里出来,身后还跟着小初一,等小初一跨出门槛,两个小不点立刻手拉着手,歪歪扭扭地往灶房那边跑,陈思思在后头追,一直喊着让他们慢点儿。
也是怕什么来什么,陈大舅正好在廊下洗把脸,初一脚滑,连带着把冬至也拉倒了,正好摔到他脚边。
陈大舅赶紧弯腰一把抱起两个孩子,逗得她们咯咯直笑,倒也忘记了哭。
几个娃娃围坐在灶前剥着花生,这是一会儿要干炒后放进米花糖里头的,梨花和豆豆也在灶前的柴上挑了个合适的位置蜷缩成一团,挨着睡得可香。
等陈二舅炒好阴米,又提了花生瓜子出来炒上一篓子,这才把锅里的河沙铲起来,把锅洗干净,将就着灶里的火星,把花生米干炒后,又这仔细把花生的红衣吹干净,只留下白里透着焦黄的花生米,单独放在一旁。
院子里已经放了好几轮甘蔗,陈二舅在灶里忙活完,便招呼几个娃娃来帮忙压甘蔗汁。
院子外传来一阵"咚咚"的脚步声,林夏至和陈家和扛着一担甘蔗进来了,两人走得气喘吁吁的。
“二表叔,”林夏至放下甘蔗,抹了把额头的汗,“这甘蔗可真沉,我和表哥上坡差点没抬动。”
“可不是,”陈家和也直喘气,“河边那坡滑溜溜的,我差点摔了。”
“一回少扛几根嘛!”陈二舅说,“大冬天的,要是滑河里头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两人歇了歇,又朝地里去,没一会儿,陈大舅几人也扛着一捆捆甘蔗回来了。
“哎哟喂,可算扛完了,”林夏至放下最后一捆甘蔗,搓着发红的肩膀。
院子里已经堆了好几垛洗净的甘蔗,绿汪汪的,像一节节翡翠似的,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水润的光。
林守义把另一张榨汁凳子重新挪了挪,陈二舅把先头他们榨出来的甘蔗汁倒进锅里,又拿出了菜刀,“来来来,把甘蔗劈成两截,要好压些。”
梨花从灶房里出来,懒洋洋地伸个懒腰,见人群忙活起来,便迈着猫步踱到屋檐下,找了个能看热闹又能晒太阳的好位置。
“哇,这根甘蔗,”陈念指着一根特别粗的甘蔗,“比弟弟的胳膊还粗!”
“那是老秆,”陈家和一边劈甘蔗一边说,“爷说这种榨出来的汁最甜。”
“来,先把这些放榨汁凳上试试,”林守义说着,把一截甘蔗放进压条下,“夏至,你来压。”
林夏至坐到凳子一端,用力往下压杠杆。
随着"吱呀"一声,甘蔗被挤扁,新鲜的甘蔗汁顺着木槽流进下面的木盆里。
“哇!”冬至趴在木盆边上看,“好多汁啊!”
“别凑那么近,”陈思思拉她,“当心溅到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