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趁着众人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时,义端偷偷摸摸地潜入耿京的营帐,将其视为重要信物的大印给盗窃走了。
第二天清晨,当人们发现大印失窃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耿京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认为辛弃疾对此事负有一定责任,当即下令要将辛弃疾处死。
面对生死危机,辛弃疾却表现出异常的镇定自若。他抱拳对耿京说道:“将军,请您赐予我三天时间去追回大印,如果三日之后仍未能寻回,那么任凭将军处置,就算是死,我也毫无怨言!”
耿京见辛弃疾如此自信满满,心中不禁一动,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弃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推断,义端偷走大印必定会前往金兵营地投敌以求荣华富贵。
于是,他孤身一人悄悄地守候在金兵营地四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时分,看到了鬼鬼祟祟的义端身影。
只见义端身后还跟着几个金兵,但当他一眼瞧见守候在此处的辛弃疾时,瞬间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全然没有了往日里的嚣张气焰。
因为只有他最清楚辛弃疾的厉害之处,深知眼前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书生,一旦动起手来绝对是凶猛无比、势不可挡。
义端连忙跪地求饶,涕泪横流地哀求道:“辛兄啊,我知道你的真实面目,你乃是一头威猛无比的青色犀牛啊,拥有神力能够轻易取人性命,求求你大发慈悲,饶我一条小命吧!”
可是辛弃疾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看着义端,于是手起,刀落。
鲜血,人头。
这一刀,砍出了辛弃疾“辛青兕”的外号。
那一年辛弃疾22岁。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一年之后。
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义军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归宋。
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将放下过去的独立身份,成为宋朝军队的一部分,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守护国家安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辛弃疾满怀信心地前往建康寻找皇帝商谈相关事宜时,义军的大本营却风云突变。
原来,耿京麾下的一员大将张安国竟然背叛了义军!
他趁辛弃疾不在之际,暗中策划并实施了一场可怕的阴谋。
张安国先是谋杀了自己的首领耿京,随后率领着部分起义军倒戈相向,投靠了金人。
这一变故让整个义军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而此时远在建康的辛弃疾对此毫不知情。
当辛弃疾完成使命返回义军营地时,得知了这个噩耗,顿时怒火冲天。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更不能容忍叛徒的恶行逍遥法外。
于是,在愤怒的驱使下,辛弃疾毫不犹豫地召集了 50 名英勇无畏的勇士,带上各自的兵器装备,如同一股旋风般径直冲向了金军那拥有万人规模的庞大营帐。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金军完全没有预料到。他们还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辛弃疾等人便已经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入了敌阵。
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辛弃疾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武艺,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而那个刚刚投靠金人的张安国,此刻正得意洋洋地与金将们开怀畅饮,幻想着从此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可他万万没想到,辛弃疾会如此迅速地找上门来。还未等他反应过来,辛弃疾便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他面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生擒活捉。
那些金兵将领见势不妙,急忙调集兵力前来追击,但为时已晚。兵器闪耀,马蹄疾跃,辛弃疾早已带着张安国冲出重围,凯旋而归。
就这样,辛弃疾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地惩治了叛徒,为死去的耿京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