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正涛,不屈从于当朝大丞相的萧正涛!
萧郎,萧郎只是路人?
当初的昭亭之变,就算他只是路过,然而,既然在场的人都不曾见到他,不曾注意到他,他也就完全可以假装没看见,假装不知晓,径直走开。这样一来,就可以撇个一干二净了。
平时,那种雪中送炭的事情,又何尝多见呢?
只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仗义执言。
回想起来,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他对孙复之流,缺少足够的信心。甚至,也没有多少好感。
想想也是,在那乌衣巷的深宅大院里,那么多时日,这一伙人,只知道高谈阔论,最终又想出些什么来呢?
于是,对孙复失望至极,萧正涛先是出走。其后,在昭亭之变中,权衡再三之后,他选择了倒向刘大将军?
至少,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
如果当初他选择了视而不见、不闻不问,那么,刘大将军就极有可能“身败名裂”,接下来的历史,就有可能要重写了。
说得冠冕堂皇一点,萧正涛出手相救,是为了苍生社稷。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有他,我和青儿,未必就能够全身而退:想想看,倘若刘大将军真有不测,作为他的手下,我还能够独自偷生吗?
然而,立下如此大功的他,为什么还要婉拒刘大将军呢?
哦,“昌明之后有二帝”这样一句谶语,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胫而走。
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般人是这样理解的,这“昌明”,也就是孝武帝的表字,孝武帝之后的第一个皇帝,就是那位低智的司马德宗了。如果从刘大将军的角度看,这位圣上活得太久,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前景。于是,那年冬天,刘大将军就带着我和青儿,到皇宫走了一趟。
当时,我只是在想,圣上一向难以自理,如果龙体欠安的话,作为当朝大丞相,刘大将军带着几个手下去看望一下,不是很正常的吗?
此刻想来,只是,只是去看望一下圣上,真有必要点上数千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往皇宫吗?
于是,就有人不禁这样想,这一切,其实是做给世人看的。
如果圣上不是“寿终正寝”,那么,要置他于死地的,又将是谁呢?
既然,那一天皇宫四周戒备森严,那么,就算真有某种势力,觊觎于这起至高无上的皇位,他们能够混入皇宫的可能性,又有几何?
确实,作为属下,民女不应该如此揣度刘大将军。
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萧正涛似乎就不会是这样了。因为,他那想象的翅膀,从来就不曾被折断过。
嗯,多半就是这样的,他觉得,司马德宗暴卒的背后,自然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
这“幕后黑手”是谁,如果他能够排除孙复、司马宁一伙人,那么,他就会想到当世权臣……
这一切,又怎么说呢?或许,对于这日薄西山的晋室,他也说不上有多少好感,然而,刘大将军真要他参与其中之时,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说得形象一点,萧正涛是不想做那种“落井下石”之事。
也就是说,他可以做一个旁观者,但不会置身其中。
看来,那“人各有志”的说法,也自有道理。
萧正涛,特立独行的萧正涛!
大概想来,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这萧正涛,刘大将军也就不再勉强了。
如此说来,这位萧郎,倒是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了?
对于如此特立独行之人,你就算是不喜欢,也不能不心生几分敬意。毕竟,这世上,多的是随波逐流之辈。
试想一下,如今这世上,敢于婉拒刘大将军的人,又有几个呢?
换做别人,巴结讨好、阿谀奉承唯恐来不及,又怎敢不买账呢?
这家伙,到有点像那洁身自好的莲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