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祸福荣辱

不难想象,这样的想法,如此的构思,最初的灵感,就来自于王羲之当年的“兰亭集序”了。

说起来,这倒不是我们要东施效颦,附庸风雅;而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期待着南北一统,再现当年的秦汉盛世。甚至,我们也想到了,王羲之当年所说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也是有所缺憾的。至少,随着晋室南渡,当年的琅琊王氏,也都未必就能够汇聚于那会稽山上吧?更何况,隔江北望,大晋的宗庙社稷,就沦陷于北方铁骑的尘土里。对此,王羲之真的就能漠然视之吗?

因此,我们所期待中的“昭亭集序”,在文才文采方面,可以稍逊一筹,甚至是不值一哂。然而,南北一统、四海一心的风骨与气魄,当不逊于当年的“兰亭集序”。

然而,这也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刘大将军英雄迟暮,尚未出师北伐,就已经抱憾而去了。而现在,就是当年的刘宋社稷,也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一刻,在大齐的土地上,我就算是登高而望,也只能感慨一声:大江的那一边,属于北朝,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对于这一切,我又该说些什么呢?

当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时,也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话语。当初,他所辅佐的,就是蜀汉后主刘禅。诸葛丞相终其一生,也是寸土未得、寸功未建啊!

如果说诸葛丞相的故事过于久远,那么,数十年前,跟随在刘大将军身边,我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也未必就称得上功德圆满吧?

刘裕刘大将军先是深感于被掣肘之苦,就痛下决心,先解决晋室再说。于是,作为他的属下,我有幸参与其中。仔细想来,那个午后,当我们一行三人辞别大晋末代皇帝司马德宗,走向宫城外面之时,我也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从此以后,刘裕刘大将军就可以放开手脚,一心北伐了。因为,延续了一百零几年的晋室,就像那残阳余晖,即将融入沉沉夜幕。随着晋室一去不复返,一个新的时代,也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也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

挥师北伐,事关社稷苍生,自然不可能一挥而就。除了人力物力军力的筹办,刘大将军所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争取到了萧正涛的参与。然而,就在我们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那样的“东风”,最终等来了吗?如果真要说等来,我们所等到的,却是刘大将军的抱憾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主帅没了,接下来的事情,似乎也只能是“无疾而终”了。

如此说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刘大将军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终结了每况愈下的晋室。至于出师北伐,老天不长眼,那也是没办法的了。

由是观之,身而为人,也有不得已之时啊!

回想到当初的尘缘,最初,我所认识的是司马宁。只是,这位宁王子,光是披着一件晋室宗亲的外衣,却又是那样的优柔寡断、畏手畏脚。于是,对于他,我也就慢慢不抱什么希望了。

而在乌衣巷的深宅大院里,这位宁王子,和那孙复、陆嘉一伙人,弄出一个“清君侧,振朝纲”的幌子来,还妄想着让我就范。在这种情形之下,我和这位宁王子,就只能是分道扬镳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语里的“道”,除了人间正道,也包含着情感的取舍啊!于是,我也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司马宁这家伙,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如何,都是需要我擦亮眼睛,不能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的。

挥慧剑斩断情丝,一开始,确实也很痛苦。然而,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归根到底,我都是要有自己的底线的。

其后,萧正涛从乌衣巷那一伙人之中分化出来。有一段时间,我也曾这样想,这“萧郎”,是过客还是归人呢?

幸好,接下来的故事,总算还遂人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