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不近人情的决定

点了点头之后,赵仲儒这样说道:“徐兄弟,赵某倒不是那种不近人情、得意忘形之辈。确实,以我目前的产业和商号,在里面给你安排一个职位,自是举手之劳。只是,你和昭婷,恐怕还有所不知,赵某,赵某自有一番想法……”

眼见赵仲儒言辞颇为慎重,赵昭婷和徐海韬对视一眼之后,又将目光转向了这位“赵老板”。

赵仲儒神情凝重:“其实,这件事情嘛,说简单也简单。当初,赵某也算是一个读书人吧,只是,考了好几次,一直都是名落孙山。无奈之下,才改行经商。十多年以后,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吧。只是,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读书人,赵某还是会高看几眼的……”

赵昭婷像是听出了什么,迟疑片刻之后,她试着这样说道:“爹,你,你的意思是,希望海韬去读书,学而优则仕?”

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之后,赵仲儒慨叹道:“徐兄弟,赵某所能够想到的,也只能如此了……”

徐海韬隐隐地觉得,赵仲儒的这一席话,尽管有着牵强附会之嫌,不过,细想之下,也并非毫无道理。自己如果想要出言反驳,一时半会儿之间,又该如何措辞呢?

思绪纷乱如麻之际,他甚至都不想再开口了。于是,暗自叹了一口气之后,他低下头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昭婷眉头紧锁,心绪如潮:赵仲儒啊赵仲儒,若说你薄情寡义,你居然一直都还能记起,自己当初本是个读书人!只是,你当年未能完成的心愿,为何又要转嫁于徐海韬呢?

当年,你对不起我的生母。而现如今,你希望海韬读书走仕途,真的就是你的肺腑之言吗?

或许,越是得不到的,人就越会去想。从这个角度看,你希望海韬能够埋头苦读,以替代你一了当年的夙愿,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科举之路,真的就那么容易走吗?如果真的很容易,当初你为何还要放弃呢?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去要求徐海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就算是你所欲,也未必就能够强加于人吧?

嗯,如果换一个角度说,你把海韬当做自己未来的女婿,于是,你就可以这样说了?

果真如此,那么,对于海韬,你还是颇为眷顾的了?如此一来,我岂不是更要感激于你了?

真没想到,和徐海韬前程相关的事情,竟然会如此的复杂、曲折!甚至,还隐隐涉及到前后几代人!

在此次酒宴之前,对于赵家的前尘往事,我总觉得,那已经是极为遥远的故事,是没必要再提起的了。然而,就算我不想说,现如今,我生父不是又旧事重提了吗?

由此看来,一些事情,不会轻易地成为过去的。或者说,它只是尘封在那儿。一旦出现了某种契机,依然就会像那泥土之下的种子,再次萌发出来的。简单的,是我的心思。不简单的,则是现实世界了。

只是,这科举之路,艰难而又漫长,而且,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从这个角度看,你是不是在耍什么缓兵之计呢?是啊,如果直截了当地拒绝,你深怕我和海韬受不了……此时此刻,生父的那些话语,究竟意味着什呢?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生意场上的事情,与谋生求职相关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和科举那条路牵扯到一起呢?

这样的一件事情,出自生父之口。也就是说,这些日子里,他就在想着这样的一件事情,他其实一直都在考虑着徐海韬那些有可能说出来的话语。无论是什么话语,他都想到了应对之策?

科举考试,确实是一条路。而且,这样的一条路,一直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只是,这样的一条路,真的就是唯一的,必不可少的吗?

这几年,一想起徐海韬,我就会下意识地想起那两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啊,如果没有这两句诗,我对于徐海韬,也就不会有那么深的印象了吧?

只是,吟出这样两句诗的那位大唐诗仙,似乎也不曾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吧?反正,我所记得的那位谪仙人,只是和“一生好入名山游”连在一起的。此外,他还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由此看来,这位大诗人,是不太热衷于科考的。

当然,像王维、苏轼、文天祥……他们在科考上也是扬名立万者,只不过,这样的人,他们所占的比例,也不会太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