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干货:记住我这句话,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如果你还能把这些东西整理成一篇文章,那么这本书你就吸收了 80%。如果你的悟性足够高,能够跳出书本,做到跨学科、跨书的连接,那么这个比例就可以达到 120%。

正确的读书方式就是用功利性和可读性原则确定读什么,再用辩证怀疑的态度去观其大略,保持记录,保持输出,发散连接,触类旁通。

认知就像一棵树,每根树枝都是不同的学科,每片树叶都是不同的知识。想要枝繁叶茂,直入云霄,阳光雨露必不可少,但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有根。辩证怀疑的读书态度就是树根。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幼稚的人执着于对错,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毫无底线、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其实它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方式,是让你换个角度更高效地分析问题。

这句话的原型是“你不能把一件事的道德判断和一件事的可行性分析混为一谈”,它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某个具体行为的指导思想。

从利弊的角度分析问题,能让人更理性、更客观地认识世界。在很多时候,对错不仅不能成为你评判问题的标准,反而可能成为你认识事物的障碍,纠结对错没有任何意义。

从利弊的视角出发,很多事情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选择。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蜜蜂是益虫,蝗虫是害虫,伤害蜜蜂是错误的,消灭蝗虫是正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如果你抛开对错的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蜜蜂之所以被认为是好的,是因为人类可以获取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作为食物,这符合人类的利益;蝗虫之所以被认为是坏的,是因为它会破坏人类辛勤耕种的庄稼,不符合人类的利益。

总之,能为人类带来利益的就是益虫,是好的;会给人类带来损失的就是害虫,是坏的。

我们在讨论一切好坏对错的时候,本质上都是在讨论利益得失。10 个人欺负一个人是欺凌,100 个人欺负一个人也是欺凌,但 100 个人欺负一个人,你可能会觉得这是正义。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审判并软禁,这件事在当时被认为是正义的,因为正义的本质就是当下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当时地心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会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代,他确实是错误的,因为对错的标准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个标准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和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正确的事情是指符合现在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错误的事情是指不符合现在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永远不要和人争辩,因为争辩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之所以会争吵,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对错永远是主观的,只有利弊是客观的。

争辩就是企图用主观去影响客观,注定不会有结果。就像两个明星的粉丝之间无休止的骂战,双方都拼命想要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