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信里出题:牧羊人原有五只雪山绒山羊,每只年产一两珍稀羊绒,可制御寒冬衣,抵挡极寒。其妻临终前嘱托:“绒贵如诺,十年方得一袭“。
丧期未过,一商人携二十只普通绵羊前来游说:“换羊可得千斤普通羊毛,立织百件华服。”
牧羊人毁诺换羊,然三月后暴雪骤至,羊毛衣透骨寒。
问:牧羊人实际损失多少婚约之诺?
因为题目极特别,她便记到了今日。
当时看了题目,只觉得分外哭笑不得。
她怎不知何处的雪山绒山羊每年竟只产一两珍稀羊绒?一听便是巧算子为了出题强行杜撰的。
当时她未多心,以为这道题考的是珍惜羊绒与普通羊毛间的价值差异。
她只需计算出珍惜羊绒十年间的恒久价值和普通羊毛的短期收益,再算其折损率。
不过此题并不严谨。
在巧算子杜撰的背景里,普通羊毛难以御寒。
那么,想当然一定会因御寒问题产生额外支出,譬如说牧羊人因受凉而生病,请郎中买药的支出,若病症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病,又是一笔长期支出。
便是说,牧羊人的实际损失要更多。
她虽写了答案回了信,却一直觉得此题出的不够细致,连累她答的也不严谨。
当时的她,只将此道题看作一道有缺陷的算术题。
现在想想,一切豁然开朗。
是在宋拓还未找到她赌咒发誓地给出承诺之前,巧算子便已经知晓了宋拓和老侯爷父子的意图。
他那题是在暗喻宋拓是个见利忘义,轻易抛弃信念,不值得依靠的男人,当他拥有更好的选择时,便会毫不犹豫放弃之前珍视的一切。
是在提醒她别选择宋拓。
后来果不其然,姐姐百日忌辰都未到,宋拓便找上门来,给了她婚后的承诺。
定下婚事后,她第一时间告知了巧算子。
对婚事仍有忐忑,却不似先前那般抵触了。
小姑娘含蓄,未对巧算子直言对宋拓暗暗生了好感,但那颗隐隐期待的心,恐怕都被巧算子知悉。
是那时离了心吧?
很长一段时间,巧算子的回信都极为冷淡,回信的跨度也变得极其漫长。
后来,他在信里问她,是否喜欢成亲后的日子。
那时在她初初嫁入侯府时。
正逢她与宋拓相处尚且算温馨和睦时。
她便回答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