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完成了训练后,知道一些战术动作什么的,听得懂一些简单命令。
但战斗意志呢?
难说。
…………
四月一日,京师,清国陆军参谋部。
总参谋长、平南大将军、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天下兵马,醇亲王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与会者二十余人,醇亲王坐在上首位。
左侧第一人是沙俄帝国顾问团团长、沙俄帝国陆军中将,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戈东诺夫。
右侧第一人是德意志帝国顾问团团长、陆军中将,汉斯·冯·莱因哈特。
从名字就能看出,二者都是贵族。
左右第一人是顾问团的人还无可厚非,但第二第三位都是顾问团的人,而且仅仅是中校上校。
清国的荣禄等领兵大将,只能位列第四席,聂军门、项城等坐的更后面。
而且清国人也不多,加上醇亲王也只有七个,二十余人的军事会议,只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真不明白这是哪个国家的军事会议。
“亲王殿下,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沙俄帝国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此时不像是顾问,反而像是总参谋长一样。
一旁的汉斯听出了亚历山大的意思,称呼你为亲王,而非总参谋长,是让你认清身份。
也就是,亚历山大想夺权的意思。
但汉斯没有和亚历山大争,反而是附和着亚历山大:
“是啊,人已经齐了。”
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加入这次争端,有两个目的。
第一,获取一块殖民地——这是第二个任务,也是次要任务。
第二,将沙俄帝国的目光转向东方,减少沙俄帝国对德意志帝国的威胁——这是首要任务。
殖民地固然重要,但只要能把沙俄帝国的精力牵制在东方,那殖民地只是锦上添花。
如果成功了,即便什么好处都没捞着,也不影响他回国后晋升上将。
“对对对,那就开始吧,大家,畅所欲言,畅所欲言。”
醇亲王内心叹了口气。
当初成立这个参谋部他是同意的,并且想借用参谋部帮助皇帝握住兵权。
自长毛之后,清国的兵权已经落入将领和封疆大吏手中。
醇亲王也将清国的衰弱原因归结于此。
所以,这次如果能收回兵权,也是件好事。
只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来变了样。
沙俄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逐渐控制了参谋部……
“王爷,目前右路军六十万兵马已经抵达了预定的地点,反贼虽然有所调动,但尚未意识到我军即将发起进攻。”
聂军门不满这些顾问,第一个站出来,挂上了地图。
沙俄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顾问团虽然控制了参谋部许多权利,架空了醇亲王。
但他们的人始终太少了,无法直接控制下面的军队。
才给了清国将领们反抗的机会。
“正面,从中原腹地到江汉平原,反贼不过区区五万兵马,而我足有二十万之众。”
“兵力对比是4:1。”
“鲁地方面,我大军集结四十余万,而反贼不过七八万人,我们的兵力是其五倍。”
“若是我军全面进攻,呈泰山压顶之势,必然打反贼一个措手不及!”
聂军门的打算是在几百公里战线上一次性梭哈。
没办法,聂军门清楚的知道清军的情况。
新兵数量多,而且就训练了几个月,没什么用。
清军的训练可不像大汉军一样成体系,他们是分散训练,甚至每个营训练的都不一样。
而且聂军门并不相信他们能有多高的士气。
这种军队,只能打顺风仗。
聂军门刚说完,项城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我同意聂大人的战术!”
“我们在沧州、开封、南阳、信阳四座大营中储备了大量物资。”
“足够百万大军一起发动攻势。”
“若是犹豫不决,等反贼反应过来,战争进入拉锯战,不过是徒增消耗。”
在李大人、前任两江总督刘大人等人的举荐下,项城负责后勤这一块儿。
他亲手建设了四个物资储备大营,所以对清军的物资储备情况非常清楚。
关于清国的战略物资,他总结了四个字:
“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