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
对于一个不存在死亡概念的先天神器之灵来说,它认知当中的“自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说起来,作为【虚】与【有】最精华部分所结合诞生的【余数】。
先天神器在理论上无论是稀有度还是发展潜力,都是要高于圣人的存在。
但是在四象世界之中,先天神器却几乎都是处于“为人所用”的状态,这在王遥的认知之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虚】与【有】在王遥看来是同级,但【虚】同时代表着“死与生”、“动与静”、“可能与否定”。
这就使得在很多人眼中,哪怕是圣人眼中,【虚】都是要高于【有】的。
因为是【虚】赐予了【有】,【生】这个概念。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有】本身就代表着【存在】。
当【虚】与【有】结合之后,【存在】这个概念才正式被激活,所以很多人都无法意识到“不存在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
【存在】这个概念想要被激活,必须要具备【观测】效应。
也就是需要“不存在的【存在】”与【存在】本身一起被认知,之后才能确定这两者的占比、状态与位置关系。
而这,需要的是【动】。
【虚】赋予【有】的【生】,本质上是【虚】激活了【有】的【动】。
【有】不动,那它就不【存在】,也无【生】。
但它只要动起来,那【存在】、【不存在】、【生】、【死】这些概念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所以,与其说是【虚】赋予了【有】各种概念,倒不如说是它们二者的接触作为【观测】的节点,其反馈便是【有】自动激活了自己的【存在】。
之后便演化出了【生】。
老子曾言“反者道之动”,这句话说得倒也没什么大错,只不过对【道】之根源的因果逻辑描述反了。
对于【道】最根源的【有】来说,应该是【道动之于反者】。
不过只将“反者道之动”这句话运用在物质世界的范围内,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物质世界中,一切客观物质与主观精神都以物质的变化为基准进行反馈。
在这种规则之下,“反者道之动”这句话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以物质或者抽象概念为主的场合。
因为世间的一切变化从最根本来说都是基于物质的变化,所以一切物质的变化都会引来或大或小的反馈。
就像前文提到过的博弈论。
在充满秩序的世界,人类会追求混乱;在充满混乱的世界,人类会追求秩序。
这不是“贱”,也不是“蠢”,而是人类作为物质世界一员,不可避免会沾染的“习性”。
从博弈论的角度,在秩序时追求无序,在无序时追求秩序,都是会得到更高报酬的活动。
而这一规则便是物质世界最直观的反馈。
只要生活在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之中,只要人的意识无法改变物质,那么一切的【动】都注定会得到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