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教训后的胡志刚变得更加专注生产。
暖炉厂的流水线上挤满了老兵们,手忙脚乱地灌装用于前线的产品。
暖炉生产线引入压水井技术后迅速扩展,工厂安装队也忙得不亦乐乎。
一些老兵偶尔外出,跟随安装队一起行动以确保工作顺利。
摩托车厂里的员工看到红色的小三轮进出,一开始想找茬,结果一看坐在车上的人又灰溜溜地回去了。
几位工人在参观发动机生产车间后变得认真学起来,因为这个技术他们望尘莫及。
李建国的兼并计划十分成功。
一方面,“陈教授”
的策略旁人不懂,但工友们心里有数;轧钢厂如今风头正劲,没有人想得罪。
借助一机部改组的机会,李建国携带相关文件和全体泵厂工人的签名,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泵厂的重组。
前厂长陈伟也心无不满,反而卸下肩上的担子舒了一口气。
作为工程师的陈伟,对江夏给出的25MN液压锻造成图研究得起劲。
儿子也成为暖炉安装队伍的技术员。
身为研发科副科长,江夏有了帮手——一名志同道合的老伙计。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江夏决定采用机械化操作波峰焊接。
他捣鼓了一个简单的温控装置配合波峰焊,最终让机器得以实现。
尽管成本较高,但他终于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有效的焊接设备,解决了电路焊接的问题。
不过,调试初期效果不尽如人意。
于是,江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刘帮忙调整参数。
几次试验下来终于取得了成功。
经过不断调试,设备终于能稳定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新的访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韩宇再次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迎接更大的挑战。
这段时间,张明在济南出差,并不知道具体情况:“所以呢?”
“哎呀,据说他们是特地来邀请你再做一个新的加工中心的。
听说他们那边的总经理发火了。”
“再做一个也行,但总不能白干吧。”
被波峰焊搞得很头疼的张明心情有些不快。
会议仍在厂办会议室进行。
后勤部的那些熟面孔都在,除了副组长周老不在场外,其他人都到齐了。
还多了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