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关外新局面

"这些都很好,"文教署长认真翻看方案,"不过,贵族们可能担心......"

"我明白,"李修然笑道,"他们怕失去特权。但请告诉他们:知识越多,机会越大。将来的商路、工坊、农场,都需要懂技术的人才。"

正说着,卡洛琳娜带着几位西方传教士走进来。这些传教士都经过严格筛选,既有专业知识,又愿意尊重当地文化。

"李大人,"为首的传教士说,"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天文仪器和医学着作。此外,还有几位工匠,精通玻璃制造和钟表技术......"

"太好了!"李修然转向文教署长,"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技术。我建议在学堂里开设专门课程。"

"对了,"卡洛琳娜补充,"我从欧洲请来的那些航海专家也到了。他们可以教授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

文教署长有些惊讶:"我们也要发展航海?"

"当然,"李修然指着地图,"将来要去西伯利亚,不通水路怎么行?这些河流和海岸线,都是天然的商道。"

就在这时,一群学生从院子里经过。他们有满族、蒙古族、汉族,甚至还有几个俄罗斯商人的子女。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正在新式学堂里共同学习。

"看,"李修然说,"这才是我们要的未来。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让知识成为发展的动力。"

他转向一旁的医馆:"这里也很重要。我们把传统医术和西医结合起来,培养新式医生。已经有不少八旗子弟报名学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到八旗子弟,"文教署长想起一事,"代首领提议在各旗都设立学堂,您觉得......"

"正该如此!"李修然赞同,"每个旗除了基础课程,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专业课程。比如,正黄旗擅长骑射,可以多培养牧场管理人才;镶白旗有冶金传统,就多培养工匠......"

卡洛琳娜补充道:"我可以提供一些欧洲的工艺图纸,让学生们学习新技术。"

正说着,一名学生跑来报信:"老师!天文台那边有了新发现!"

李修然眼前一亮。这座新建的天文台,是他特别重视的项目。通过天文观测,不仅能推进科学研究,还能指导农业生产。

"走,去看看。"他对众人说,"科学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的未来,将因此而不同......"

盛京文教署的大讲堂内。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首届"四海文化节"开幕。这是李修然和卡洛琳娜精心策划的活动,旨在促进各族文化交流。

讲堂中央,一位满族说书人正在用三种语言讲述《满洲源流记》,但故事的内容已经与传统版本很不一样。

"......于是努尔哈赤大汗说:'强大不在于征服多少土地,而在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修然在台下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新编的故事,既保留了满?的历史记忆,又加入了新的价值观。

"好!"科尔沁公主带头鼓掌,"这才是我们要传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