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说:“对。”
孟子问:“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陈相说:“不,许子只穿粗麻编织的衣。”
孟子问:“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要戴的。”
孟子问:“戴什么帽子?”
陈相答道:“戴白绸的帽子。”
孟子问:“是自己织的吗?”
陈相答道:“不,用粟米换来的。”
孟子问:“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答道:“因为妨碍干农活。”
孟子问:“许子也用锅碗瓢盆做饭,用铁质农具耕种吗?”
陈相答道:“是这样的。”
孟子问:“自己做的吗?”
陈相答道:“不,用粟米换来的。”
孟子说:“农夫用粟米换取锅碗瓢盆和农具,没有损害瓦匠铁匠,瓦匠铁匠用他们的产品来换取粟米,难道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子为什么不亲自当瓦匠,铁匠?为什么不放弃把各种器物储备在家里随时取用的生活方式呢?为什么许子要一件一件地和各种工匠做买卖?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答道:“各种各样的工作,本来就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干的。”
孟子曰:“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说:“难道治理天下的工作,就是能够一边种地一边来干的吗?有官吏的工作,有百姓的工作。只要是一个人,各种工作的产品对他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件东西都要自己制造才去使用,那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
之后就是经典的劳心者和劳力者的论断。
孟子提出了一个科学的论断,人类社会需要分工。
概括起来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封建社会像曹硕这样的脑力劳动者,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曲解为:
脑力劳动者是社会的管理阶层,社会职责就是将秩序强加在体力劳动者身上,保证社会生产和生产资料的分配。
体力劳动者,他们是受剥削受压迫最严重的社会群体。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的架构,由上至下,将体力劳动者们,压在金字塔的最底层。
统治阶级躲在圣贤们的身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一切劳动成果。